大梁的布料珍貴,尤其是絲織品更是造價高昂,帶到海外就是硬通貨,比黃金都值錢。
但是大梁的印染和制衣技術落後,染不了海外那些花樣和顔色,做衣服也基本都是純手工,效率很低。
這次他想出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新鮮的花樣和技術。
林家棟喝了一口茶,報了一個價:“可以,100兩銀子上船費,其他自費”
“我的船隻能保證航行,中途風險概不負責”
出海有風險,翻船、海寇都是有可能的。
林家這麼久,也出過一些事故,不過總的來說,風險和收益是并存的。
倆人很快商量好登船事宜。
然後又聊到李氏南北雜貨鋪子,決定一起去逛逛。
“這個鋪子我可是聽說了,生意火爆的很呢”
“據說縣令大人都去,衙門裡的那些人也都去”
“是嗎,有什麼新鮮玩意兒?”
……
謝良才在屋子裡坐着很無聊,決定去樓下逛逛。
一樓的占地面積很大,貨架整整擺了30多排,每一個貨架前面都是人滿為患。
後院和大廳聯通的地方還擺了一個小攤子,上面放着炸的金燦燦的藕夾和一些炸貨。
小孩子一到這裡就走不動道,拉着爹娘就要買。
沒錢的人家就買一兩個嘗嘗,有錢的就一包一包的買,吃起來嘎嘣脆,香的很。
謝良才對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商品看花了眼。
他自诩京城人士,也是見過世面的,但是今天仍然在被刷新三觀。
謝東江和林家棟進來的時候,櫃台那裡已經排了兩條長長的隊伍了。
待看清隊伍盡頭那個卷起袖子算賬收錢的老家夥,林家棟瞪大了眼睛。
他沒看錯吧,這好像是縣衙的劉師爺啊。
他老人家一雙眼睛眼高于頂,一把算盤打遍小河縣,現在竟然在一個雜貨鋪子裡算賬?
謝東江也看到了隊伍盡頭的青竹,他的表情也絲毫不遜色林家棟。
這不是小竹館的管事嗎,怎麼也在這算賬?
等等……剛剛站在貨架邊上的那個男子是誰?
看起來好眼熟,好像自己那個遠房表弟啊!
兩人對視一眼,分别都從對方眼裡看到了不可思議。
賴大親自駕車送李春花回小河村。
縣令大人安排大夥在冬季修了路,馬車跑起來十分方便,用了上好的青石闆,一路上幾乎沒怎麼颠簸。
路上來往的還有很多馬車、牛車、手推車。
小河村很多人都在做點小生意,每天都要往返縣城。
有些老農懶的進城,直接就在路邊擺攤,也能賣出去不少。
隔壁村子的人為了方便,也會繞路來走這條路。
一時間,馬車的速度慢了下來。
李春花掀開窗簾,看向兩邊的農田。
春風拂面,萬物複蘇,田間地頭一片綠意盎然。
牛羊在山坡上悠閑地吃草,農人們坐在一起聊天。
多麼美好的田園牧歌圖啊。
趙大膽剛剛去地裡檢查了辣椒苗,回來就看到李春花和賴大。
“賴叔”
趙大膽開心的和他打招呼。
賴大也很喜歡這個總是笑臉迎人的年輕人,加上他又是縣令的女婿,臉上的笑就多了幾分。
“原來是大膽兄弟”
倆人寒暄了一陣。
李春花回了一趟房間,換了一身利索的衣服出來。
她先去地裡看了看辣椒,又去後山的山腳看了葛根和芋頭,長的都很好。
尤其是葛根,藤蔓長的長長的,已經開始開花了。
今年第一批葛根,估計3個月後就可以采收了。
周農官和趙農官那邊的試驗田也出了好成績,葛根長得很大個,澱粉含量十足。
紅燈籠進入花期,漫山遍野的小白花,看來今年的收成也很不錯。
從後山回來的路上,偶遇了劉嫂子和趙嬸,還有十幾個小夥子。
“喲,春花侄女”
“劉嫂子,您這是去幹什麼呢?”
“去把河道清一清,村長準備讓咱們挖一個魚塘來養魚”
……
李春花這才了解到,她不在的這段時間,村子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比如,村長要求每家每戶都出人力,去挖一個大的水庫,順便養魚。
還有家家戶戶需要出人力去修路,保證家家路路通。
修路需要用的石闆就從山上取,不夠的就直接就地開窯燒土磚。
村長下了決心,一定要把路修好。
小河村現在的發展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周邊好多村子都想來這裡取經。
大家都想趁着這次免稅三年,多多積攢家業。
縣裡的涼粉工坊被拿走之後,種紅燈籠的人家明顯少了不少,改而種了果樹。
這也是李春花建議的。
小河村的地勢和土質,種糧食真的不劃算,種果樹或者一些藥材反而很不錯。
她去和林家棟談了一筆生意。
林氏種業免費提供3000株橘子樹苗,小河村每家領取100株。橘子樹挂果需要2年,2年後,林氏種業開始回購果子。
家家戶戶都有院子和大片的荒地,幾個果子樹完全沒問題。
而且這個還不用發愁銷量。
3000株樹苗很快就被瓜分完畢,李春花專門拿出一塊地,種了整整300株。
她從小就喜歡吃橘子,這次一定要吃個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