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皇最後的日子是在重華宮度過的。
由于子媳不孝,自退位後趙昚便郁郁寡歡,以緻憂憤成疾。到了紹熙五年正月,趙昚重病不豫。但即便到了這種時候,官家始終拒絕過宮探視。
病情遷延半載,上皇病情進一步惡化,自覺将不久于人世,很想在離世前再看當今官家,也是他唯一活在人世上的骨血趙惇一眼,以至每天都要多次詢問官家來否。
但官家趙惇和聖人李氏鳳娘聞訊後,卻依然無動于衷。
丞相留正率群臣再三懸請官家過宮探視壽皇病情,滿足上皇的最後一個心願。趙惇卻挑衣而起,不願多聽。留正等人緊拉着官家衣裾不放,苦苦進谏:“壽皇疾勢已危,不及今一見,後悔何及!”
而趙惇卻置若罔聞,徑自返回内殿,以緻龍袍為之撕裂,群臣隻得恸哭而退。
過了兩天,官家傳出旨意,命留正等人停職待罪,聽候處分。
消息傳到重華宮,趙昚對趙惇徹底失望,遂病入膏肓。
紹熙五年,六月初九日。
寂靜的宮中,香爐裡慢慢地飄出輕煙。在數次環顧左右,卻依然沒有看到他一直在等的兒子後,壽皇似乎是徹底放下了什麼,他緩緩的閉上雙眼,徒留兩行清淚。
内侍靠過去将趙昚的手小心翼翼的放進被子裡,掖了掖被角。老邁蒼白的上皇閉緊雙眼,早年間為帝時的銳利早已不在,餘下的隻有脆弱與無助。隻見年近古稀、清癯消瘦的老人呼吸斷斷續續,時喘時緩。
内侍小心的退在一邊。
意識最清明之時,竟是死前那一瞬。
回望這一生,趙昚才發覺,他的人生,是有多麼的可悲。
生為遠支宗室子,偏偏幼年被收養入宮,開始了他一生的波折,自此再不能與親生父母團聚。
無情莫過帝王家,卻偏偏妄想着天家亦有真情,全不知人心險惡、天道殘忍!因為一個“孝”字,一而再再而三地向那自私虛僞、陰狠毒辣的養父妥協退讓,幾乎活成了牽絲傀儡。
摯愛的發妻,花一樣的年紀,嫁給了他,為他生兒育女,為他操持王府諸事,與他一起撐起了他們的家。他本該為她擋風遮雨、呵護她、保她的平安,她卻生生地受他連累,因為常年憂慮過重而早早地香消玉殒。
長子愛女被庸醫害死,卻根本無力追責,以至白發人送黑發人,實在枉為人父。
兒子們也都認為他是廢物,過于愚蠢與軟弱,護不住他們的娘親與弟妹。
父子離心,唯一活着的骨肉認為他猜忌于他,并想要廢黜他的帝位,最後為了“自保”而久不過宮探望,甚至他要死了,也不來見最後一面。
至于功績,因用人不專,導緻北伐失敗,簽署了又一個喪權辱國的和議,隻能轉向内政民生,後來更是連心氣都沒有了,他對不起嶽将軍,對不起彬甫*,對不起太/祖。
他這一生,大半時間在泥藻裡掙紮,明明想要逃脫,最後,卻還是清醒着沉淪。
如果可以從頭再來,他絕不要再入帝王家,再不要過這樣的人生了。
太苦,太累。
趙昚隻覺意識漸漸渙散,漸漸沉入黑暗中,心裡卻是前所未有的輕松。
這是要離開了嗎?
也好。
他終于可以擺脫這一生的枷鎖,去追尋他真正的自由了。
……
趙玖以驚人的速度批完剳子,第一時間趕回了如今的住處康甯宮——也就是原來的康王府,确保寶貝兒子睡醒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他的爹爹。
至于為什麼不住在皇宮裡?笑話!汴京的皇宮可都是用含了大量水銀,丹砂和鉛的塗料防蟲蛀,皇宮氣派是氣派了,這樣的環境居住久了對人的身體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因此皇帝本人以及他們的子嗣也都玩完了。
水銀、丹砂還有白鉛這三物有多毒這還用說嗎?長期住在這樣的房子,人的肝腎甚至中樞神經系統都遭到了損害,壽命會長就怪了。身體健康的成人都不一定能扛過這個環境,更不要說小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