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紹宋之一世長安 > 第6章 一世長安(5)(修)

第6章 一世長安(5)(修)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太子既立,東宮屬官的人選也該提上日程了,尤其是太子的老師,更是不可或缺。

太子的老師在古代中國的宮廷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們被統稱為“太子三師三少”,具體包括: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禮記》有雲:“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禮樂。立太傅少傅以養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太傅審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觀太傅之德行而審谕之。太傅在前,少傅在後,入則有保,出則有師,是以教谕而德成也。”而太師、太傅、太保統稱為“東宮三師”。

“三師”一般都在朝臣中進行選舉,畢竟在“學而優則仕”的古代社會,成為官員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明自身的優秀。既然“三師”是用以教導未來的王朝繼承人,那麼在太子師傅的選拔上當然要求特别嚴格,肯定要擇優選舉,一般有朝中品行端正、德高望重、學識淵博、教導有方的人來任職。

兩宋重視文臣,以文制武,避免了唐朝以後藩鎮割據,武人亂政的局面。但也造成了軍事上的疲弱,以及國家對文人士大夫的過分依賴。反映到東宮制度上,就是在對太子的教育問題上,也充分重視文臣的意見,而輕視武将的意見。

如此造成一個獨特的曆史現象,就是宋代皇帝一般藝術造詣都比較高,但難免失之文弱。據宋史記載,當時皇子所要讀的書中,一大部分都是儒家學問,根本就是将其當成儒生來培養。“自後又取工部郎中馮宗元直龍圖閣,亦令講書。凡說《論語》、《孝經》、《禮記》、《尚書》、《春秋》、《老子道德經》。”

以儒家為主體的士大夫群體,教育出來一個個癡迷于文藝的藝術天才,或者是個性陰柔的陰謀家,然而對于國家眼中的外部壓力與内部問題,都沒有堅定的信心去改革,沒有強大的魄力去面對,使得太祖太宗以後的曆代皇帝,最好的也隻能是守成之君,進取不足。

用直白一點的話說,就是血性不足。如此才發生了中國封建曆史上最恥辱的記載,也就是後世人盡皆知的“靖康恥”。而在如此慘痛的曆史背景後,南渡的宋朝政府竟然依然沉浸于江南煙雨,所謂“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更是令後人咬牙切齒。

趙玖有心扭轉自安史之亂以來保守内斂的風氣,也因此,在立太子的當日,官家下旨以李綱、宗澤為太子太傅。趙玖希望有這兩位剛直忠正的社稷之臣護佑兒子,并從小對其言傳身教,未來必能為大宋培養出一位武德充沛的賢能明君。

這兩位出了名的主戰派硬骨頭成了太子之師,朝中其餘文武大臣們齊聲叫好。雖然距離廢帝趙佶被當今趕下台有好幾年了,但他們可沒忘記這個昏君還有他所重用的六賊給大宋和百姓們帶來的深沉苦難。而官家秉性剛強全然不似太宗苗裔,自身登大寶那日起便見天兒的起外号罵他的祖宗,什麼“高梁河車神”、“泰山封禅終結者”、“西夏國父”、“畫匠皇帝”等等虎狼之詞不離口,時間久了大家夥也覺得這外号總結的很到位,更加不齒太宗一系那幾位蠢的五花八門慫的一脈相承的先帝。

好的老師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太子的老師尤甚。正因如此繼承人問題實在出不得差錯,所以從一開始就要選對人。若是挑錯了老師,把一個好好的太祖後人教成了如太宗苗裔一般的目光短淺、忘恩負義、自私虛僞、狼心狗肺、陰險毒辣,那可真是萬死難辭其咎了。

即便如此,趙玖心中卻猶覺不足。曆史上南宋在宋孝宗之後的皇帝可謂是一代不如一代,所以繼承人的教育是絕對不能夠放松的。能力越大,責任越重,總之按趙玖的話來講,必須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盡管趙玖心思飛到了天上,但考慮到孩子如今還小,趙瑗如今的課程倒是相對簡單,上午學習數學和文化知識;午休後再去賽馬場練習馬術。七歲後開始增加摔跤,射箭,格鬥等課程,要學會開火/槍,還要聽軍中大将講解兵法;在他上朝時,兒子就坐在禦座後方跟着聽政,旁聽諸位大臣的唇槍舌劍,你來我往,并且用心揣摩他們的真實意圖;順便原學也要學起來……

主打的就一個學得精不如學的雜。

既定的兩位太子老師均為武将,這不禁讓朝中的士大夫們大失所望,即便陛下又點了呂好問、趙鼎等幾位翰林學士出身的相公教導太子經史子集,一衆文官也依舊是牢騷滿腹。畢竟在此前,由于“崇文抑武”、“重文輕武”等國策的影響之下,武将的身份總體還是低于文官,就算趙玖極力改革,推行文武并重之策,但是文尊武卑的觀念畢竟綿延了百餘年,一時間人們也很難轉變思想,隻能等着時間沖淡一切。

而接下來官家的一道旨意更是讓朝中所有人都傻了眼,而小太子趙瑗卻對此歡欣不已。

嶽飛嶽鵬舉,這位年輕的将軍,真如他的名與字一般,從今之後大鵬展翅,扶搖九天。

盡管朝野上下因為太子之師的人選議論紛紛,可趙瑗本人卻像是台風中心般風平浪靜,依然像往常一樣快樂的成長着。

在趙瑗看來,既然這一世他有了全新的人生,那麼合該好好享受才對,前世在臨安皇宮裡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那些年真的快把他憋瘋了!

因此在六周歲正式進學前,小太子趙瑗變成了東京城最大的街溜子,一個沒看住就撒手沒的熊孩子,每日不是跑去嶽飛家找嶽雲嶽雷兄弟一起玩,就是溜到汴梁附近的各個軍營裡看将士們操練。最終都會被黑着臉的皇城司楊統制拎回康甯宮,接受來自父親的“愛的教育”。

他就這樣盡情的享受着久違的童年,已經徹底玩瘋了。他快樂又滿足的度過了上學前最後一段清閑時光。在這段時間裡,他見證了嶽飛宣德樓走馬唱名,見證了他曾經倚重的宰相、如今年方弱冠的虞允文高中探花,他也實在沒想到彬甫會被那位出自水泊梁山的節度使張榮榜下捉婿;他被爹爹帶着看火藥,跟着爹爹去慰勞将士們,與爹爹微服私訪,與爹爹上街遊玩、品嘗東京街頭各種美食,與爹爹出去郊遊,聽爹爹提出“唐宋八大家”(趙瑗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的文章,為王舒王*與新法正名……

總之,趙瑗的每一天都過的充實而快樂。他感受到了父親的關愛,也感受到了大宋的繁榮與活力。

然而,他深知這一切的背後,都離不開那些默默付出的将士們。他們守護着國家的安甯,守護着百姓的平安,是大宋的脊梁。

這樣真好啊,趙瑗想着,前世太苦太累了,今生一定是上天補償給他的,補償給他們這些人的。他們都好好的,沒有枯萎,沒有腐爛,沒有凋零。

趙瑗相信,這一次,他們一定能收拾舊山河。

趙瑗邁着小短腿,提着一籃子糕餅踏進嶽家軍的駐地去找嶽雲玩。

其實他不單是來找嶽雲,也是為了驗證心中的那個猜想。

趙瑗一路走一路和軍營中的将士們打着招呼,一口一個叔叔,伯伯,哥哥,叫的将士們十分開心。他外表雖還是稚童,心智卻異常成熟,性格乖巧可愛,待人接物絲毫沒有儲君的架子,自然而然的虜獲了軍營中這幫大老粗的心。

趙瑗環顧四周,隻見将士們訓練有素,精神抖擻,不禁暗暗點頭。他知道,這一切都離不開嶽飛的嚴格要求和将士們的辛勤付出。

“殿下!”嶽雲遠遠的就看到了趙瑗,立刻飛奔過來,接過他手中的籃子,“您怎麼又來了?每次來都帶這麼多東西,我們可不好意思再收您的了。”

趙瑗笑着搖搖頭,“應祥*哥,這都是為你們帶的。都是保家衛國的好兒郎,你們若是不吃,我可是會傷心的。”

嶽雲撓了撓頭,嘿嘿笑道:“那敢情好,宮裡的手藝俺可是饞了好久了。”

兩人說笑間,已經走進了練武場。

趙瑗在嶽家軍中早已是熟人,他的到來總是能讓這裡的氣氛變得輕松愉快。在這裡,趙瑗經常和嶽雲一起玩耍,也常和其他将士們交流。他聽着他們講述在戰場上的經曆,感受着他們身上的熱血和激情。這些将士們的故事,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那就是要守護這片江山,守護這些勇士們。

趙瑗帶來的糕餅點心大部分被将士們分了,剩下的被嶽雲小心翼翼的包好,說是要帶回去給祖母、父親、姑姑和發祥*吃。

“殿下,下次來俺家裡玩吧,李姑姑做的酸餡可好吃了。”嶽雲一邊擦着汗,一邊對趙瑗說道。他的臉上洋溢着真誠的笑容,讓趙瑗感受到了他的熱情和友好。

“好啊,改日我一定去。”

趙瑗臉頰紅撲撲的,嶽雲性情憨直爽朗,一下午陪着他摸爬滾打,兩人玩的很開心。

嶽雲口中的李姑姑便是上一世嶽飛的第二任夫人。前世嶽飛父子遇害後,李夫人與嶽雷等人流放嶺南二十年。在這二十年,她獨立撐起了嶽家的一片天,在凄風苦雨中極力照看嶽氏一門的生命脈息。

直到紹興三十二年他即位後為嶽飛平反昭雪,将這位堅強的夫人先後加封為正德夫人以及楚國夫人。淳熙二年,李夫人病逝于江西九江,生前叮囑子孫将她安葬于嶽飛的母親姚太夫人旁,使自己能繼續為婆母盡孝。那二十年中,這位賢德善良的夫人為嶽家撐起了一片天,守護了嶽飛留下的一切。

而這一世雖然因為他爹爹的到來,再也沒有了靖康之恥,但嶽飛的第一位夫人劉氏依舊改嫁,嶽飛也依舊在宜興同李娃相識。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