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來的路上,葉之鶴和梁仲閑聊的時候,梁仲也說了對這些東西挺感興趣的,就是不怎麼會看,但昨晚上因為要做這裡的一些攻略,所以補了些知識。
葉之鶴不知道他是真的看得出這個東西不錯,還是因為覺得順眼,現在梁仲的目光看過來,似乎是在詢問。
攤販笑呵呵的點頭,“老闆真有眼光,我這個筆筒可是古董,又是黃花梨的,如果是别的人來,沒有四千帶不走,現在老闆是今天開張的第一位客人,我就便宜點,三千五就好了。”
葉之鶴點點頭,梁仲也落下了點心,然後和攤販開始砍起價來。
他和楊珖站在一邊,楊珖就問,“鶴哥,那個東西應該有的賺,能不能說一說估價,直播間的粉絲都很想知道。”
[小陽光說得對。]
[嘴替哈哈。]
葉之鶴看直播間裡的粉絲都有點等不及了的樣子,也緩緩笑道,“其實和攤主說的也差不多,的确是清朝時候黃花梨做的筆筒。”
“黃花梨是一種呈現褐色的木材,木材紋理十分細膩,木紋或隐或現,黃色不喧鬧又不過分低調,很符合華夏人中庸的性格特質。”
“而且在有木結的地方,會有一種像是銅錢大小的圓形花紋,寓意很好,加上黃花梨的工藝性能優越,入手溫潤,所以明清時候考究的家具都是黃花梨的。”
“不過清乾隆之後,黃花梨的資源枯竭,所以在那之後,市面上常見用黃花梨制作的器型,都是比較小巧的用具了,黃花梨筆筒就是其中比較盛名的用具之一。”
這個時候,梁仲也拿着這個筆筒回來了,臉上還有些得意,“鶴哥,我砍價砍到了一千五,您給看看吧。”
葉之鶴接過那個筆筒,把直播的鏡頭對準了這黃花梨筆筒的木質紋路,果然也和他剛才說的那樣,這個筆筒的紋路有些地方像是一個鬼臉一樣,那正是一個銅錢大小的圓形花紋。
“每個時期的物品都有每個時期的特征,可以從工藝器型或者是包漿來分析,你們看這個筆筒,包漿溫潤醇厚,整個筆筒呈現直筒形狀,風格簡便,這雕刻的刀工也略微粗犷,黃花梨筆筒在康熙時期興起,然後在雍正乾隆時期達到頂峰,所以那個時候的筆筒風格各式,花樣繁多。”
“這個筆筒是清早期的黃花梨筆筒,估值應該是在七千到八千左右。”
“一千五換七八千,謝謝鶴哥提點!”梁仲馬上就喜笑顔開了,不過也有些憂愁,“就是這種數額比較小的,也不好拍賣,鑒定費說不定也要不少。”
“其實問題不大,以前這種小數額物件比較難找買家,後來也有些玩家在貼吧之類找買家,我剛開播的時候也收了點小東西,放在了網上拍賣……其實古玩也可以很貼近大家的生活,有的時候花個幾百塊錢也能拍點下來玩玩。”
“稍後我會整理一些網站放上去,阿仲你也可以在直播間裡問問誰對這個筆筒感興趣的,上回幫忙買東西,我看不少粉絲都挺喜歡一些古玩的,直播間應該也有一些專業人士在關注。”
葉之鶴說完這句然後又補充一句,“如果阿仲你有和直播間粉絲交易的,可以去文物鑒定中心鑒定,一次鑒定的費用在百元以内,文物鑒定中心不會出具鑒定報告,所以需要雙方都在場。”
直播間裡本來很多粉絲對這個東西感興趣,葉之鶴這麼一說,就打消了不少人突如其來的購買欲,雙方都在場就太麻煩了。
梁仲倒是沒有覺得葉之鶴多此一舉,他知道葉之鶴這個建議反而更好。
萬一以後雙方的交易出現了糾葛,鑒定也是留痕的。
可即使是這樣,也依舊有三四個人私信給梁仲,想要和他做交易。
梁仲臉上滿是感激,“謝謝鶴哥提醒!”
今天他已經不知道說了幾次謝字了,都是真心實意的。
“不用這麼客氣,我們繼續往前走,”這條街也不短,随着時間的增加,人是越來越密集了,葉之鶴看向楊珖,“小陽光,你有沒有什麼喜好?”
“我也有份啊?”楊珖有些驚喜。
“都是同行一路的,碰巧湊在一起,就當做粉絲福利了。”葉之鶴說道。
“謝謝鶴哥!”楊珖馬上就彎起嘴唇了,“我就是喜歡一些好看的首飾什麼的,不過沒有太多預算。”
她比了比手指,笑得有些不好意思。
葉之鶴失笑,“一路看看,如果遇到合适的我就提醒你們兩個。”
直播間的粉絲都羨慕了。
[主播人好好,我也想去偶遇。]
[我怎麼有預感,阿仲和小陽光今天能吃到不少的肉?]
[羨慕了,下一回我也要去偶遇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