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那以後,她袁一琦就改名叫:“ 林翊然。”
她是從未來的未來而來,隻是為了一個人,但那個人對她很恨,恨到永遠消失的地步。
就像:“我們短暫交錯,尾聲潮落,緻敬這場遇見。”
可她明白:“過去的都過去了,可過去的都過去了。”
但她做不到這樣的,明明自己知道過去的都過去了,可她放不下過去……
從她自己隐藏起身份走進福利院後就出現了一個任務!!!
那行字為“完美超級巨星養成系統”。
标題下面第一條就是任務:“在9歲進入YG Entertainment Corp公司,可獲得巨額金錢獎勵。”
這個“系統”從她出生就一直在,隻不過以前還沒有激活“系統”,後來就出現了這個任務,直到林翊然看到茶幾上的報紙,這行字才跳了出來。
林翊然的系統很好用,她從小接觸的就是财閥的精英教育,各種學習的課程都被系統歸納為技能,在系統裡,隻要通過經驗就能提升她的技能。
比如她的閱讀技能,閱讀任何文字都算經驗,以至于她平時多讀幾本書,就能把閱讀刷到等級5級,解鎖了過目不忘、一目十行的技能特質。
還有語言、禮儀等技能,在她每日上課的時候,經驗就會一直增長。
說句殘忍的話,别人努力不一會進步,而林翊然即使不用努力随意去做,就會一直進步。
林翊然長大了,知道那些财閥和貴圈的人脈資源,都是需要這些知識、理倫、高智商、能力等等,才能走進這些圈子裡……
但她就是不感興趣,還不如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但這并不代表她不感興趣,就不會去學,以防萬一以後需要呢!!!!
她在福利院待不到半年就離開了,她靠着系統變出一個監護人來接她走,沒錯,就是林翊然讓系統變成一個大叔慌稱是:“親叔叔。”來帶她走的……
林翊然從4歲開始了一個人在國外的生活,她也在慢慢成長,她一路瘋狂的學習不是在考試就是上課的路上。于是,她林翊然的大名從那之後,被全校的師生們稱呼為“小神童”或“小天才”。
她一直在反複的跳級,加上林翊然不停的學習還同時用剩下的休息時間去參加數學競賽。
終于在林翊然停下了所有的學習功課,想了想自己現在的腦子,還有系統知識庫裡的很多科技。于是她打算去學習科學的奠基學科數學。
這樣既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天賦,以後學習其他的理工科也更加的得心應手。
現在就是想想該去哪個學校了,以袁一琦現在的競賽履曆和成績,去世界上哪個學校都是沒有問題的。
其實國内的數學也很厲害,但是她想挑戰一下世界的數學盡頭在哪,她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究竟是怎麼樣的,直到她申請了英國劍橋大學的數學。
到了八月份中旬的時候收到了劍橋大學的offer,隻要在九月到學校報到就行,還剩下半個月足夠她辦理簽證了,花費了一些錢找了找關系在半個月内給辦下來。
剩下的時間她要去環遊世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名畫。
當然也離不開她還是個5歲的小屁孩,去哪都需要監護人陪同下的情況,這對于5歲的林翊然是很痛苦,為什麼時間過得這麼慢,我想快點長大,這樣就不用監護人陪同了。
她隻想一個人踏上整個旅途,是為了自我養成,也更是為了自我獨立的習慣。
一個人之所以會踏上旅途,是為了自我養成,如果所謂的養成即是去鍛煉我們那最内在的、對永恒的感受。旅行,比好一門最龐大也是最沉重的學問,讓我們得以踏上歸途。
就如:“美食和風景的意義,不是逃避,不是躲藏,不是獲取,不是記錄,而是在想象之外的環境裡,去改變自己的世界觀,從此慢慢改變心中真正覺得重要的東西。”
半個月後,帶着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林翊然踏上了前往英國的旅程。
在剛來學校的這一年,因為她的年齡關系也沒交到什麼朋友,都是孤零零的自己一個人。
劍橋大學的校園裡,作為兩輩子都是中國人的她還是挺不習慣這裡的開放氛圍。(這裡指的是性生活和私下的活動,畢竟這裡是國外嘛就挺開放的,有幸遇到過,那是她不小心撞見過的之一。)
課程的難度比想象中的要高很多,作業量也很大,不過對她來說都是小意思。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她逐漸适應了英國的學習生活,每天除了上課、做作業外,她還會參加各種學術講座和研讨會吸收知識,就這樣她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
随着學習的深入,課程難度也越來越大,開始接觸到抽象代數、拓撲學等高級課程,這也代表着她的本科階段已經到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