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遇見過幾個村民,也從側面打聽他們有今日有沒有遇到過劉矮子。
到了杏花村,村頭十分熱鬧。
姜迎花本意不是湊熱鬧,而是打聽消息。
她跟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家搭話:“嬸兒,村裡有什麼好事,這麼熱鬧?”
老太太上下審視了姜迎花一陣子,“你是賣豆腐的那個小姑娘吧?怎麼能叫我嬸兒?你得叫奶奶!”
糾正過輩分問題,老太太才回話:“王婆子那個在府城做官的兒子回鄉住了幾天,今日回城呢!”
“喏!你瞧見過這陣仗沒有?!她兒坐着衙門裡頭的馬車回來的!養了個好兒子可真是風光啊!家家都給她兒多福準備了東西,我瞧那馬車都裝不下了!”
老太太羨慕不已,一句一歎。駝背十來年了,講着講着都忍不住把背抻直了往那邊看。
王婆子?王多福?
姜迎花急急跟她确認,“這王婆婆,是住在那邊的不?從那邊那條小路上去,住的很偏的那家?”
“是啊,沒錯。你不是在塘邊買過一隻,她家淹死的母雞?”
這事兒過去有段日子了,白發老太太記性屬實是好,還記得清清楚楚。
姜迎花不清楚這位老太太在她買雞的時候在不在現場,這也不重要。
她隻是剛剛突然腦袋活絡,想到了些事情。
之前她幫着給王婆婆送過信,自覺是與王婆婆有了些微末的交情。她不指望用這點小交情換取财或利,卻想上前問一問,打聽點消息。
汨陽縣這一畝三分地她們是打聽的夠多了,再找不出其他家丢了孩子的,沂水縣方向也差不多。
但這不符合常理啊!她始終認為,拐子單個作案應該是很少見的情況。
或許府城那片兒會有其他受害者,她想打聽一番。
姜迎花用了點蠻力,從外圈擠到了内圈。
先瞧見了王婆婆。
與上次見,人有了很大不同。
她穿着一身新的藍底白花細布衣裳,耳朵上戴了一對銀飾,手上添了一隻大銀镯。
一般親人臨别時,應該是依依不舍的。可送禮的村民絡繹不絕,還有好多鄰裡跟她說着寬慰話、逗趣的話,她被哄得很好,笑得見眉不見眼。
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和以前半點不相像。要是一直維持這狀态,姜迎花覺得她能輕輕松松活到九十九!
王婆婆身邊,站着一對夫妻,男子三十出頭,穿青色細布衣裳,料子顔色鮮亮,應該也是上身不久。
女子嘛,衣裳顔色是鮮嫩的鵝黃色,什麼料子姜迎花分辨不出,總之不是粗布,不是細布,瞧着更高端,更貴。
該女子的年齡,從面容看上去隻有二十多一點點,不知是看上去年輕,還是真的隻有這個歲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