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終于燃了起來,竈屋中,因屢次引火失敗累積的濃濃黑煙,緩緩消散。
老太太又抹了一下眼睛,不知是不是被煙熏的。
“祖母,家中可還有雞蛋?要不先一人煮一個,充充饑?”
“好主意。”
生火做飯再快也要廢一番功夫,煮幾個雞蛋倒是快。
他們家日子過得尚可,一人吃一顆雞蛋,不算奢侈。
隻不過,趙老太太多看了他一眼,歎道:“曆經大事,你長大了。”
這一歎,是歎他有了煙火氣,會思考聖賢書以外的事情了。
把幾顆圓滾滾的雞蛋洗淨下鍋後,趙老太太問他:“錦心一事,結束了,卻又遠未結束,你以為,接下來該如何處理?”
“我想,我還需要向先生多告一天假。”
趙秉誠稍作沉吟,便說出了自己的打算。
“迎花姐幫了我們家大忙,今天回城路上,我已經許諾以後要将她當做親姐姐一般照料了,明日,我想上帶上謝禮,到姜家登門道謝。”
“不對,不止。”
“所有幫了我們的人,我都該上門拜謝。”
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趙秉誠生長在縣城内,從前除去清明會跟随祖父到城外山中祭祖,其餘日子都隻待在縣城内,安心品讀聖賢書。
最近幾日家裡受了如此大打擊,奔走之間,他突然接觸了很多人。
有好的、有壞的,但都是鮮活的。
世态萬象,比之過往,他又多了一份見識。自此後,待人接物比從前更成熟、沉穩,對許多經文要義也有了獨到的見解。
柴火在竈膛内燃得噼啪作響,鍋中之水逐漸沸騰,幾顆雞蛋在鐵鍋内上下浮動,發出輕微撞擊聲。
祖孫二人突得一下擡起頭,想起了一件大事。
“給你父親去信!”
“給我父親去信!”
……
時間到了第二日早晨。
天不亮,姜迎花就與陳乘文備好了貨物,踩着熹微晨光,一同到了汨陽縣集市。
姜迎花推着今日要售賣的貨物,陳乘文背着姜承香,三個人,一齊到了攤位。
幫着把貨物安置妥當,與左右鄰攤打了招呼,姜迎花準備回家看一趟姜老漢,再出城。
“咯吱——”
推開木制院門,姜迎花半隻腳踏入院内,右後方傳來了人聲。
“迎花姐!”
“迎花!”
姜迎花駐足回頭,眸中驚訝:“秉誠、錦心,秀雲嬸兒?”還有,“趙爺爺,趙奶奶。”
趙家一家五口,除了最小的錦心被徐秀雲牢牢抱在懷裡,兩隻小手上各拿了一朵絹花,其餘幾口人手上都提滿了禮品。
徐秀雲懷裡抱着人,手上也提得滿滿的呢!姜迎花看着都覺得她這樣十分吃力,連忙把他們一家引入堂屋。
燒水沏茶不必多說,還去主屋為姜老漢穿上了外衫,背着他老人家坐到了堂屋主座上一同待客。
最近姜老漢長了些肉,身體狀态也比從前好多了。
前幾日開始,已經能扶着屋子裡的欄杆,自個兒在屋中站半刻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