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color這歌還挺搶手的。雖然不少人看完選曲,都會有一瞬間問出簡星航選這歌是不是非貶義意義上的不懷好意,但是到做選擇的時候,很多舞擔都會将其納入考慮,更不用說選手中本身也不缺叉團粉。
“想必各位應該有所想法了,”見他們各自陷入了思索和讨論,陸祈開口打斷,“接下來宣布一下今年的選歌規則——問答感應。”
衆人安靜下來。
齊路遙剛想在心中吐槽這個名字取得好像各種牽線搭橋的節目,下一秒,就切實地從陸祈的講述中聽出了這種感覺。
“我們每位導師給在座的大家都準備了一個問題,”陸祈講解,“請大家提前決定你最想去的三個組,然後去隔壁教室取這三個組對應的問題表填寫。同時,我們會給每個人發放寫有123的三張貼紙,分别代表個人在這個環節的一二三志願,請提交前将貼紙分别粘貼到三張問題表上。”
“在回收完問題表後,導師組将會根據你們各自對問題所給出的答案和志願順序,共同決定各位在這一環節的分組。”
“此外,你們每個人拿到的編号貼紙右上角的兩位數就是你們在這個環節的個人編号,所有人的編号都是不同的。後續大家會填寫的問題表不會個人信息欄,是全匿名的形式。導師組的大家在決定分組的時候,也不會被提前告知編号和選手本人的對應關系,算是半盲選的形式。”
——今年的規則确實是很有意思,也相對會更有看點。
聽完的一瞬間,齊路遙就下了這樣的結論。
全匿名的形式,就注定了導師不可能根據自己對于不同選手的前期印象來決定這一環節的人選,除非真的出現了能辨認字迹的小概率情況。
于是,在這個環節中,個人的實力和人氣都成了不那麼重要的因素,如何用幾句話打動一個不完全了解的導師,才是最重要的。同樣會改變結果的是志願順序,可能有的導師會很傾向于将自己作為第一順位的選手,而另一些會不那麼在意這一點,而更重視選手本人給出的解答。
可以說,整個過程充滿了随機性和不确定性,無論是對選手還是對導師來說。
因此,有意思也主要是從觀衆的角度來說。
對于他們這種參與者而言,隻能說是又多了不少風險——平心而論,如果是去年的賽制,選手可以和導師當面聊,靠話術加上臨場表演,齊路遙其實是很有把握進自己想進的組的。
但今年,他連簡星航會給個什麼問題都猜不到。
明明是比賽進行到此自己的第一次自由選歌啊……齊路遙心想。
不出所料,在陸祈宣布完規則後,場下練習生集體炸了,覺得有意思的、或者開始擔心的,各種聲音都有。
陸祈也沒出言阻止——這種時候就放任大家讨論,方便回頭作為正片素材。
畢竟這個賽制确實挺有讨論度的。
直到陸祈發現大家已經開始随意聊天了,才重新宣布:“大家現在可以去隔壁領取貼紙和表格了,同時,為了給各位充足的思考時間,我們明天再進行表格的回收。明早九點在這裡集合,還是常規要求,表格領完就可以自行離開了。”
居然還給一晚上?
可以讨論,可以上網查詢,可以找外援……不确定性更強了。
所有人都産生了相同的想法。
-
取完表并登記完序号後,齊路遙就回了宿舍。
不出意外,15宿舍今晚的讨論内容果然也是這些由幾位導師給出的問題。
4個人的12張表完整覆蓋了所有6名導師,拿到所有問題之後,他們初步讨論、或者說是幾乎不用讨論的結果是,齊路遙此次的第一志願——簡星航同學所給出的這個問題,是所有問題中最詭異的那一個。
直接扔了張色卡上去,寫在下方的問題是:
請在上圖中選一種顔色,并說明選擇理由。
還相當貼心地打了個括号,括号内寫,問題沒有缺字,答案請不多于30字,不含标點。
雖然同樣還在讀書的年輕前輩的反内卷意識讓所有拿到這張表的選手都很感動,但是,齊路遙也确實承認,自己看到表的第一感覺是有點茫然。
因為這問題……根本就沒有要求啊。
最讨厭的、最喜歡的、最有意義的、最像自己的、最适合這首歌的風格的,再怎麼都應該有個題幹。
但是現在什麼都沒有。
而反觀其他人的,有中規中矩的“為什麼選擇這首歌”或者“對于演繹這首歌你有什麼想法”,也有不那麼常規也不那麼好答的,比如賀白澤問的“現在心情如何”,但至少是能看明白的。
沒想到這種出了名的團内發言人擔當,私下也有謎語人的一面啊?
齊路遙一邊和室友們聊天,一邊轉着筆笑起來。
結果一轉頭倒是看見,在自己的斜對角,同樣首選color的靳羽填表填得相當果斷。
或許是感覺到他的目光,靳羽轉過來說:“我覺得随意寫就行,自由一點。”
齊路遙聽完,轉回來盯着自己面前的那張色卡看,看着看着還真有了點想法。
想着再猶豫也想不出什麼新結果,齊路遙幹脆也落筆,寫下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