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麼可惡不可惡的,他們也沒做傷天害理的事,隻是商人本性罷了。”
宋開:“可是他們也未必能一直賺錢,朝廷遇到這種情況,會打開糧倉。”
李銜霜打了個響指,再次感慨宋開的聰明:“沒錯,這就是通過外力增大供給來滿足需求,從而讓糧食的價格平緩下來。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
他話未說完,便停了下來,宋開低頭思索,半晌後說道:“太慢了。”
太慢了。
這就是問題。即使地方官送信快馬加鞭,可消息一層層傳遞會浪費掉許多時間,到朝廷得到消息,當朝皇帝做出批示,要求打開糧倉,這中間也有許多的手續和關卡。
這一來一回,人都餓死不知多少了。
“可這要怎麼辦呢?”
李銜霜:“其實一直有第三條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宋開搖頭,這次他是真不明白了。
不怪他想不出,因為如果按照正常的曆史進程,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隻是因為存在李銜霜這個變量,這第三條路才有走通的可能性。
“提高生産效率,種出更多的糧食,自主擴大供應。”
宋開:“這怎麼可能呢,這比朝廷開倉濟民還要慢!”
朝廷發放救濟糧,需要幾個月。
而種出更多糧食,可是需要等米粒從一顆種子開始長的。再說了,耕地的面積是有限的,外來的人如果想要種地,就要從頭開墾荒地,那就更加來不及了。
宋開腦子裡有諸如這樣那樣的疑問,他不知道要如何說出口,可李銜霜卻像是知道他是怎麼想的一樣,說道:“我隻是說要種出更多糧食,可是并沒有說他們隻能吃這些糧食。”
宋開更是一頭霧水了。
李銜霜指着身後跟着的運糧車:“沒有錢,可以借錢。而如果沒有糧食,為什麼不能借糧食?我們又不需要管他們整整一年,隻需要管到朝廷發放救濟糧就好了。”
宋開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提出疑問:“可是誰會平白無故借糧食給難民呢?”
很好,宋開的問題非常一針見血。李銜霜道:“自然不會平白無故地借,要進行利益交換。”
“他們身上能有什麼價值?”
“價值可太大了,那可是勞動力啊宋開。”曆史已經給出了标準答案,利用好人口紅利,生活水平能上好幾個台階,怎麼也要少走幾十年的彎路。就不說可以派出一部分人開墾荒地、輔助農忙了,一些平時難以推進的基礎建設,都能趁這個機會搞好。
李銜霜:“就說村子裡那條路,喊着要修,已經喊了好幾年了吧。為什麼現在還沒修好?”
宋開下意識答道:“大家都忙着自家地裡的事,哪兒來的——我知道了!”
李銜霜點點頭:“不錯。現在這種需要人力的事情就不用愁了。”
“你說的對。”宋開思索道:“可是如果隻是修路,恐怕未必能讓村裡的人心動,畢竟這不是直接關系到生計,而借出去的糧食卻是實實在在的糧食。”
“我隻是拿修路的事舉個例子。勞動力并不隻是用在這種事情上,既然是難得的機會,自然要把勞力用在刀刃上。”
今天李銜霜講的話都是些宋開之前沒聽過的話,讓他感到雲裡霧裡,可是似乎撥開迷霧,能看到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更光明的東西。
“要怎麼做?”
“抓緊時間想想吧,有什麼之前想做但沒辦法做的事情。”李銜霜轉頭看他,沖他笑了笑,“現在都有機會完成了。”
畢竟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糧食才是硬通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