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土壤’影響後的性狀表現出逐漸穩定的趨勢,部分受‘土壤’影響後的性狀發生退化。”
句末的空白處有一個句号似的墨點,書寫者似乎在這裡猶豫、思考了很久,一直不曾落筆。
再讀這段話時,仇珩抓住了當時一閃而逝的靈感。
真相竟在我身邊……
我先前以為的“退化”,實際上是生物體“對‘土壤’的利用能力”得到提升,發生畸變的部分從而被抑制甚至扭轉。
他們“人造可控變生種”的實驗少考慮的因素是什麼來着。
生物對‘土壤’的利用能力。
這還真是……夠戲劇性。
一号早在學者為戎久講解時,就已經将推演結果錄入了它自己的數據庫中。
現在他在那張紙上書寫着這場實驗的最後部分,補全了一切。
不過看起來,“穩定基”這個詞有些不恰當了……現在應該叫什麼?
“對‘土壤’的利用能力”提升基?
他在心中默默吐槽了兩句,顯然是在反諷那些,把《第一條例》改成《“第一溫室”居民及管理者平等權益及保障條例》的人。
“《第一條例》這名多好……清晰又好記,而且聽起來就很大氣。”
“真搞不懂那幫家夥成天都在想些什麼。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還冠冕堂皇。”
學者坐在轉椅上,雙臂支在桌面與額頭之間,略微弓着背,盯着“穩定基”三個字咕咕哝哝,沒注意到自己小聲說了出來。
“先生,您現在的坐姿會對脊椎産生不良影響。”經常兼任管家身份的智能程序适時出聲提醒,“順便,您的夜宵熱好了。”
“啊?哦,拿到那邊的台面上吧。”仇珩直起身子,雙腿猛地發力,轉椅便精準的轉椅到了目的地——順便在過程中轉了一個方向,使得移動到位置時,他剛好正對着桌台。
“先生,您心情好些了嗎?我在您的咖啡中加了兩塊方糖……”
機械音見縫插針地響起,趁着仇珩沒有重新完全進入工作狀态。
“先放那。一号你輔助我對‘穩定基’進行一下粗提取,我需要十毫升提取液。分成兩份配置,其中一份按照我剛剛紙上寫的參數去操作。”
學者右手舀了一勺土豆泥塞進嘴裡,左手有條不紊地調整着儀器的衆多參數,很顯然完全不把“實驗室内禁止吃喝”的規矩放在眼裡——反正條件都這麼簡陋了。
隻要有必須的儀器、材料,給他個毛坯房,自己都能弄出需要的東西。
将後續的簡單工作交給一号操縱機械臂完成後,仇珩又夾下一塊煎烤春莓魚,翻看着“終端機”裡面的信息。
在那場幾乎毀滅一切的“大活化”前,“終端機”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用途豐富多樣,體量不一而足。
可以用來傳輸信息、溝通信息網絡……但以上這些并非它最核心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