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倩倩先念了自己的作文,她寫的是李白,蘇轼,陸遊,寫李白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寫蘇轼在黃州寫下“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在惠州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作嶺南人”,在儋州寫下“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寫陸遊“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刃嶽上摩天”……
确實才華橫溢,餘夢聽着,心頭不是不佩服的。董倩倩曾說自己不喜歡古典詩詞,但她竟然背了這麼多,可見還是謙虛的。可以說,董倩倩的作文,是一篇标準的高考範文。
因作文題目不限,體裁不限,餘夢寫的内容就比董倩倩弱了很多。餘夢寫的是一篇雜感《再回首》。
當初走進作文比賽的教室看到作文不限主題不限内容不限字數的時候,她的心裡首先湧現的是李星辰,她想寫對他說的話。
想寫她中考失利的遺憾和壓抑,想寫她和他此生沒有交集的不甘和落寞……
于是她寫:
靜靜的回望過去走過的路,那些随風而逝的歲月在時間的輕紗中幻化出一道道觸目驚心的憂傷。記憶總是習慣性的把逝去的事物進行濃墨重彩的渲染。
我隻是很無奈的在心底對自己說,我早已習慣了孤獨。獨自仰望,那無雲的朗空仿佛在告訴我,曾經相聚的我們隻如天上的流雲,最終被風吹向不同的方向。離别是我們難逃的宿命。默默地我們離别,正如當初我們默默地相逢。來了去了雖然都是默默地,然而割舍不下的卻是那時間釀造的一份溫馨。此情成追憶,綿綿無絕期。朋友一個個離我而去,可我隻能站在生命的河流旁,看着他們消散在天際的背影。最後隻留我一個人面對着悠悠的江水,黯然神傷。
那些如夢似幻的記憶總是輕撥我的心弦,訴說那些逝去的悲歡。這樣的夏天,看慣了日升月落,我的思緒也在日月的光影裡飄散在天涯。明明早已模糊了,每一個逝去的畫面,可記憶總是喜歡一遍又一遍的處理,讓它變得那樣清晰。我的思緒就徙倚在舊夢那逼仄的空間裡,因為那裡封存了我人生中最寶貴的青春,也埋葬着青春最大的遺憾與落寞。閉着眼睛,聽記憶的鈴聲在風中搖蕩着青春熱血沸騰的激情;可睜開眼睛時,所有的熱血和激情,所有的希望與憧憬,都化作眼淚,跌入塵埃。
那些年我們站在領獎台上的自信昂揚,那些年我們困頓在考試失利的傷心……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樣清晰,卻難以觸摸。時間帶走了一切,唯一留下的是記憶中殘存的碎片,将心口割得鮮血淋漓。物是人非最痛煞人,然而人事已非,還有什麼能給予我安慰呢。
夏天帶走了飄在夢裡的浮雲,留下什麼,也不留下什麼,所有一切就已遠走。在某個失落夜晚,我總愛獨自坐在窗前仰望星和月,那微弱的銀光閃爍着亘古不變的旋律。層層疊疊的雲影投在地面斑斑駁駁的碎光和着月色随風搖曳,暈開一地的明亮和跳躍,恍恍惚惚之間,似乎有個看不見的手,把青春拉扯得離人生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