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後,劉敏敏又用了一天的時間把另外兩個地方都好好看了一遍,最後還是決定每天先去那個紡織廠的門口賣,中午再去廠區家屬院,晚上則是去夜校門口。
這樣的話,基本能趕上人最多的幾個時間段。也能盡最大努力多賣些出去。
局長說要給的錦旗也是做的挺快的,她回到家後一個禮拜都沒到,就接到了公安局打到部隊的電話。這下子,倒是讓部隊裡很多人都知道了她們三人做的好事。
和她們三人關系本不怎麼樣的幾位嫂子,得知了這事後,反倒是紛紛上門把她們好一頓誇,有的人甚至還帶了東西上門,就為了讓她們把事情好好講一講。
劉敏敏也沒想到,因為這件事,她在大院裡的名聲竟然都變好了些。
想想也是,現在誰家沒有給孩子,要是自家的孩子被拐子給拐走了,他們可是想都不敢想。雖然劉敏敏三人這次救的不是他們家的孩子,可也間接減少了他們自家孩子受害的幾率。
更别提,大院裡還有那麼些個女同志,不管是已經結了婚的,還是沒結婚的,誰家能受得了自己家的人被拐子拐了去。
大家如此這般讨論了好些天之後,劉敏敏三人竟然還收到了來自部隊的獎勵。部隊結合他們個人的實際情況,分别獎勵了錢和一些較為實用卻難得的票據。
劉敏敏就得了一張工業票。她本來就苦于買來的衣服不是很滿意,又沒有條件可以自己做,這樣一來倒是可以再貼點錢,去大商場買台縫紉機回來。
和趙嫂子說了這事後,她立馬就說她家親戚就有倒賣這些東西的,劉敏敏當即就給人付了定金,要了一台。省下來的工業票就讓她找大院裡的人換了張自行車票。
現在這個年代,出個門不是乘車就是走路,她實在是不習慣。
自行車是五天後買回來的,當天她就載着張嫂子和趙嫂子一起去了鎮上。
直到到了地方,他們看見了那個楊廠長答應給她們的攤位,才反應過來楊廠長竟然把一個小門面送給了她們。
去拿産權證書的時候,劉敏敏卻發現産權證書上隻寫了自己一個人的名字,正當她納悶的時候,卻再次見到了楊廠長的司機。
等人走近,就見他從包裡掏出兩個牛皮紙包分别遞給了張巧英和趙貴芬,說是楊廠長給她們的謝禮。
兩人拆開一看,竟然是整整二十張大團結。
等司機走了,兩人都還有些回不過神,不敢相信竟然就這麼得了這麼大一筆錢。
倒是劉敏敏,拿着産權證書,還是一臉的平靜。
雖然她前世隻是個教師,可私底下卻也在做一些投資,所以也是買了個房子的。
想起她位于市中心的大平層,劉敏敏就覺得有些心痛。要知道,她可是才還清房貸沒多久,就莫名其妙來了這個世界。
好在,現在她也是有一個店面的人了。
三人再次回到那店面的時候,劉敏敏就跑去問了問周圍的幾個鋪子老闆,算是證實了她心中的猜想。
周圍的鋪子根據面積大小,基本價格在二百到五百之間,而她這個店面是其中最小的一個,價格大概也就在二百。而楊廠長給兩位嫂子的謝禮就是一人二百。
明面上看起來大家得到的一樣多,可劉敏敏知道,她相信楊廠長也知道,店面的價值顯然不是同等價值的錢能比的。
現在還沒有限購令之類的相關政策,買到可就是賺到。即使她這個店面也就是個十平米。
而且,她這個店面竟然還是已經裝修過的,雖然風格是過時了些,但以這個時代的審美來看的話,已經很是潮流了。
最後,劉敏敏隻是把店裡的格局稍微做了些調整。
所有一切就緒後,劉敏敏就和兩位嫂子一起回了部隊。
從她們倆嘴裡知道了附近有一個算命很準的先生,當天又趕過去找人給算了個好日子。
八天後,正是适合開業的大好日子。
随後的幾天日子也是平靜,沒事她就在家搗鼓吃食,卻不想這也能給自己惹來麻煩。
從前看人說熊孩子有多麼惹人厭,劉敏敏都沒能有切身體會的機會,直到她因為一鍋雞湯惹得樓下的人找上了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