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春,晴轉大暴雨。
瑪瑙從山洞擡頭望去,隻見黑雲連綿,黃豆大的雨珠噼裡啪啦地砸在樹葉之上。
雨水來的突然,幾聲驚雷過後傾盆而下,積水很快蹿到半個小腿高。銀光如龍,在沸騰的烏雲間穿行,誰也說不清這場雨還要持續多久。
大岩蛇躲在瑪瑙的身後,碩大的蛇頭頂着她的後背,一整條蛇盤成一團,小心地避開山洞外迸濺的水花。
這裡是關都地區的常青森林,樹木繁茂,栖息着衆多寶可夢。瑪瑙和大岩蛇在雨勢變大前找到了一個山洞,利用大岩蛇的挖洞本領将其擴大加固,幸運地逃脫變成落湯雞的結局。
除了瑪瑙和大岩蛇之外,還有些寶可夢也在這裡避雨。
大針蜂飛進飛出,總算将自己十五個化蛹期的孩子都帶到洞中;小拉達捧着啃了一半的樹果,警覺地遠離大岩蛇;三隻走路草最初還在外面享受雨水的滋潤,可随後閃電劈開了他們旁邊的巨木,其中兩隻驚叫着撕扯剩下那隻的葉片,連拖帶拽地喚醒昏昏欲睡的同伴。
它們躲進洞中,甩幹葉片的水漬,四濺的水點讓大岩蛇難耐地扭動身體。
總長十多米的大岩蛇一動,剛挖掘的山洞也跟着顫抖。在注意到下落的粉塵讓它的訓練家連打三個噴嚏後,巨蛇委屈地咬住尾巴尖,團成自閉的圓圈,再也不動了。
可憐巴巴的。
瑪瑙生了一把火,她褪下外套,用簡易伸縮杆立在一旁烤幹。身上隻剩下背心和牛仔褲的少女盤腿坐在火堆旁,火光照在她眼底,把灰藍的眼瞳烤得發亮。
“黑曜,快過來。”她拿着總放在背包裡的野餐布,展開成一大塊,又拍了拍自己的身側,“我幫你擦幹。”
黑曜是瑪瑙為大岩蛇取的名字。
巨蛇趴伏在地上,緩慢地靠近。它的訓練家一如既往地耐心,溫和地注視它用尾巴驅趕偷偷靠近背包的糧食大盜拉達,把火堆和訓練家都包裹在身體畫下的圓圈中。
瑪瑙舉起野餐布:“我要擦了哦。”
大岩蛇翹起尾巴又垂下,知道了哦。
柔軟的布料開始順着大岩蛇的脊椎向下,擦過眼睑,撫摸岩石軀體之間的縫隙。
一般的大岩蛇身體由十三到十七塊球狀岩石構成,身長在六米到九米之間。瑪瑙家的黑曜卻總計由十九塊岩石連接,身體總長達到了十二米,而恐怖的是,它還在繼續成長。
瑪瑙知道問題出在哪。
她擰了下野餐布,站起來擦大岩蛇的岩石長角,“今天上午,我拜訪了石英學園的專家。我想着難得來關都地區采風,還是四處問問為好。”
大岩蛇喉嚨裡發出低沉的哼聲,像石料摩擦的碎響。
“是啊,沒找到解決的辦法。”擦完腦袋,瑪瑙去擦離她最近的尾巴,蛇尾收縮了下,遞到她身前。
從隻有拳頭大的尾巴尖端往上數,第三塊石頭顯得更加圓潤,色調也比其他的球狀岩石顯得灰白,表面密布細小的橢圓灰點。
一顆不變之石鑲嵌于此,或者說,一顆巨大的不變之石代替了岩石,成為大岩蛇脊椎的一節骨頭。
大岩蛇這類寶可夢在吸收足夠多的礦物後就會停止生長,多餘的礦物則會形成一層覆蓋體表的金屬薄膜,最終進化。
但攜帶不變之石的寶可夢無法進化。
這顆不變之石自黑曜隻有八塊岩石時就在它尾巴的倒數第三顆,那時隻有八歲的瑪瑙抱着它的大腦袋,說有一天她要和它出去旅行。
于是岩石變成了樹木的年輪,瑪瑙每長一歲,黑曜便如同約好那般長出一塊新的岩石關節。
黑曜有十二塊岩石時,瑪瑙被父母送去上學;黑曜有十五塊岩石時,瑪瑙拿下了當年的優秀畢業生;黑曜有十七塊岩石時,瑪瑙開了一家屬于自己的服裝店。
黑曜會繼續長下去嗎?那顆與黑曜共生,如今已變得有原先三倍大的不變之石會對黑曜造成其他影響嗎?
今年大岩蛇黑曜有了十九塊岩石,十九歲的瑪瑙在世界各地采風的途中拜訪學者,卻尋不到問題的答案。
瑪瑙輕柔地捋着岩石的紋理,濕氣将岩石表面暈染得越發深邃,餘下的部分隻能用火烤幹。
她接着之前的話題道:“雖然沒找到辦法,但那位專家建議我......”
撲棱。
有鳥收攏翅膀的聲音。
瑪瑙噤聲。
接二連三的落地聲從洞穴的側方死角傳來,大針蜂警覺地煽動翅膀,對一位帶着幼崽的母親來說,常青森林裡有太多鳥類天敵。
接着是雨靴落入水中的聲音,有人從坐騎上跳下,鞍鞯摩擦沙沙聲響被雨聲吞沒。
那道步伐不慌不忙地繞過一個拐彎處,大岩蛇默默收緊腹腔,尾巴在瑪瑙身上裹了一圈。
雨還在下,淅淅瀝瀝的小雨,朦胧的漆黑森林如同一座巨大的迷宮,迷失其中的人和寶可夢死後變成鬼怪徘徊于此,而他們是被困在終點的“獎品”。
瑪瑙被自己的聯想吓了一跳,忍不住抱住大岩蛇的尾巴尖,岩石被火烤得帶上了熱度,摸起來還算安心。
寶可夢的感官往往比人類更加敏銳,在這種不知是敵是友的情況下恐怕如坐針氈。
瑪瑙手指摸上腰間的寶可夢球,一二三四五六,一個不少。
她的手指掠過屬于大岩蛇的精靈球,落在第二枚。精靈球震顫着回應她,隻等一個指令。
率先打破沉寂的是山洞外的一道女聲:“有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