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事情都順順利利,團隊考察後,下一步就是組織簽約,結果一頓飯,把事情搞成了現在這樣尴尬的局面。
王書琦挨了一巴掌,晚上沒回家,手機也關機,直接來上了離家出走的戲碼。
不過王書琦這樣的事做的多了,王茂也知道他跑不遠,所以并不在意,反而是何承那,讓他輾轉反側一夜未眠。
隔天,王茂特意起了一大早,趕着何承上班時間,買了些水果親自去了“簡界”,本想着是好好給何承個交代,别讓人心裡産生芥蒂。
然而王茂人雖然去了,根本沒見到何承,前台的人說是何承去外面開會了,連設計部都沒讓進,直接吃了閉門羹。
何承聯系不到,王茂也沒放棄,轉而又聯系起了王書譯和王嫣,隻是兩個人電話都沒有打通,生生讓王茂等了一個多小時,最後公司那邊有事沒辦法了,王茂才留了話離開…
其實這件事在王茂看來,也不算大,以何承平常跟他們的關系,好好解釋一番,再由他這個親自長輩道個歉,這是基本就能過去,最起碼不至于影響生意。
隻是沒想到,事情發生之後,連續幾天何承都沒有接他電話,甚至考察團隊那都沒了消息。
察覺到不對勁,王茂這電話就開始一遍遍的給王書譯打,然而無論打了多少次,都是沒有回應,好像項目的事就此擱置…
天氣逐漸變冷,公司項目再次進入淡季,不像與王茂合作的事,突然就被擱置下來,王書譯的策劃倒是推進的很快。
跟徐亞男溝通沒多久,市場部就為此專門開了讨論會,王書譯作為設計部的人,也順理成章的參會。
隻是營銷向來是市場部的主場,設計部大多都是配合,哪怕這方案由徐亞男提上來,但大家意見還是不一緻。
作為外行的王書譯,更是沒有給插嘴的機會…
“我看了下策劃,是想用咱們公司的新工區作為噱頭,将裝修改造進行全紀錄,但我覺得賬号創建初期,用這樣的形式太花時間,收效會很慢…”
“我也不建議一開始做大工程,可以先做特色的小戶型累積一定人流,畢竟那樣變化更直觀…”
“那跟普通賬号有什麼區别,吸引力還不如舊房改造…”
衆多不同意見再耳邊浮現,認真看過策劃,或者沒認真看過策劃的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那些專業術語王書譯沒辦法完全聽懂,衆人也并不打算跟他這個外行解釋,王書譯隻能勉強從大家的話語中聽出,大家對此并不是十分看好。
但王書譯也并沒有一味自我否定,在徐亞男詢問他的想法時,能平靜将自己的想法清晰表達出來,哪怕那些想法沒那麼專業。
在王書譯這份的策劃裡,“簡界”的工區改造是賬号的主題,但卻不是短期的熱度來源,而是依托于此,更直觀的展現“簡界”設計的專業度、用料來源、電子家居,互聯網家裝過程等。
至于熱度會采取多線并行,傳統的提升熱度的方式王書譯并沒有舍棄,也要針對現在年輕人更喜歡的方式,進行了更細緻的策劃,所以才提出“真人秀模式”,這樣更具娛樂性和真實性,而不是單純依靠的改造作為賣點。
雖然王書譯說的并不專業,有的提議在衆人看來略微有些天馬行空,但有一點大多數人還是認同,那就是現在營銷方向需要的轉變,他們也正在嘗試改變。
所以在投入不多,且有一定可行性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還是持贊同意見。
“那這樣,先調研一下視頻網站的受衆,再看看這類賬号的環境…”
“知道為什麼沒公布提出這個策劃是你的嗎?”散會之後,王書譯并沒有離開市場部,而是跟着徐亞男回了她的辦公室。
“知道。”沒公布的理由也許最開始王書譯不知道,但看到開會的情況王書譯也能察覺出來。
其實每個部門都是一樣,各個層級派系林立,與衆多部門相比,市場部人員多,則要更複雜一些,雖然徐亞男是市場部老大,但很多事不是她一人就能完全掌控。
這個方案由設計部提出來,各方都有不同意見,更何況是由他一個剛進公司的小設計師,恐怕更會被批的體無完膚。
不公布,顯然是能更好的推進項目,也是對他的一種保護,免得被特意針對…
“怎麼樣?今天的狀況你也看到了,以後項目真的開始運行,肯定會有更多想不到的問題,你做好準備了嗎?會不會退縮?”
聽王書譯說知道,徐亞男也不追問王書譯知道了什麼,隻是将一杯水遞到王書譯面前,又笑着問了句,像是關心,同樣也是對王書譯想法的打探。
一個想法,變成切實的項目,有太多難點,從最初跟同學一起寫策劃案時,王書譯就知道,而這份困難對一個非專業的人來說,可能要翻倍,或者翻上幾倍。
但事在人為,何承信任他,他願意為此努力,辛苦困難沒什麼所謂,他隻想盡力做到最好,他拼盡全力,之後能否真的推進他都願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