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風回來的快,與逢春忙着煎了藥,給公主喂下去,又請來太醫紮針,一個時辰不到,燒就退了。
這時,天也已經大亮了。
迎風正聽太醫講藥材煎用,外頭就傳來動靜,逢春迎出去,見是一個小内侍提着食盒笑着過來:“逢春姑娘,這是周大人今日給公主帶的點心,天還沒亮大人就親自去排隊買的,這會兒還熱着呢。”
以前逢春還有心思跟他說幾句,今兒接過食盒道了謝就要往回走,小内侍快速瞥了眼周圍,皺了皺眉,這個時辰了,殿内還沒人灑掃,長儀殿的宮人還沒起來?
空氣中隐約有藥香傳來,小内侍心中一跳,幾步追上前去,擔憂道:“逢春姑娘留步,敢問公主可安好?”
逢春知道他是周大人的人,也就沒加隐瞞,将昨夜的事說了,末了還呸了聲:“也不知道是不是病入膏肓了,要把太醫全扣了去!”
小内侍神色微變,安撫了幾句就道:“逢春姑娘息怒,眼下公主無虞才是最緊要的。”
逢春遂不再與他說,兩廂告辭,各自疾步離開。
半個時辰後,姬元玥醒了過來。
太醫再次診了脈後,跟着松了口氣:“公主已無大礙,靜養幾日,再喝一副藥便能痊愈了。”
青姑姑等人繃着的心也終于落了下來
迎風取了些碎銀子送太醫出了門,青姑姑已端着剛熬好的粥過來,與逢春伺候着給公主喂下。
姬元玥喝了小半碗,餘光瞥見桌子上的食盒,渾身血液似瞬間凝固。
逢春循着她的目光望去,笑着道:“這是周大人今日差人送來的,據說是天還沒亮就親自出門排的隊買的,是公主最喜歡的那家糕點,送來還是熱的呢,公主可要用些?”
要說這周大人,可算是待他們公主最好的人了,公主能認祖歸宗,還多虧了周大人呢。
十六年前,先皇病危,宮中爆發了一次政亂,太子長女姬元玥在這場兵亂中被擄走,生死不明。
彼時,姬元玥不到一歲。
先皇後痛失愛女,一病不起,崩于五年後深冬,天子悲痛難平,下旨封長女為長公主。
滿朝無一人反對。
因為所有人都清楚這位皇長女回不來了,包括聖上。
當年擄走皇長女的是被聖上逼到絕路的平王,平王一黨盡數被聖上殲滅,他們怎麼可能留聖上嫡長女在世。
雖未明說,但都清楚,這與追封無異。
可誰曾料到,五月前,江南傳來急報,剛下蘇州任縣令的狀元郎竟有了公主的消息。
滿京嘩然,震撼之後,聖上派禮部侍郎并一位老臣前往江南驗證公主身份,三月前,禮部侍郎與老臣帶回了公主。
公主被擄走時的襁褓,後腰的紅色胎記,那張與先皇後像了八分的容貌,五一不證實着這宋家養女,就是當朝長公主。
細查之後,确認是宋家在河流中救了皇長女,聖上賜宋家京中戶籍宅院,并特許宋家郎君進入國子監。
但從此,公主與宋家兩清。
而一同回來的還有那位狀元郎,周遠光。
周遠光中上樣貌,并非一眼就能讓人驚豔記住的臉,但勝在氣質上乘,性情溫良,聽說要進京面聖,公主心中慌張難安,隻因在驗證身份的這一個月裡,她與周遠光相熟,便提出要他陪同,一路陪伴回京,二人暗生情愫,回京後确認公主了身份,論功行賞,周遠光進了禮部。
原本三年的外放隻幾月便成了京官。
周遠光與公主這番離奇故事在民間已成佳話,聖上雖沒明着點頭,卻已是默許。
當朝沒有驸馬不入朝的律法,相反貴為長公主,驸馬若非士族子弟,便得适宜的身份來相配,周遠光寒門出身,沒有家族背景優勢,想要求娶公主,需要建功立業,方才可配與公主。
如今禮部隻是一個跳闆,隻待他再建功勳,往上邁一步,賜婚聖旨就會下來了。
而公主在民間養了十六年,性情柔善,心思單純,不懂京中權謀政治,爾虞我詐,回宮三月,屢遭陷害,毫無自保之力,若非有周大人暗中竭力相護,情況隻會更糟。
公主對周遠光也愈發依賴信任。
若是以往,公主知道周遠光送東西來,必然會抿着羞赧的笑容,但現在,姬元玥眼底沒有一絲笑意,甚至冷的猶如千年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