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不願意承認自己做錯了,祖先都看不下去,特意顯身來訓斥自己。他要用最高的禮節來祭祀太廟,讓列祖列宗看到自己誠意!他難道不想有秦皇漢武那樣的功績嗎?實在是金人蠻夷,跟匪徒一樣,太不講理!
在趙構早已忘卻的中原大地,百姓見狀無不哀嚎,自己就這樣被君主舍棄了,他們日日夜夜盼着在江南的皇帝能夠揮師北上,打跑夷狄,卻不想皇帝直接不回來了,還重新劃定疆域!宗澤将軍已經去世十多年了,還有誰能想起黃河邊上的百姓,燕雲十六州的漢人?
誰能來救救他們啊!
這難道是五百年前的魏晉嗎?難道他們的君主是東晉嗎?東晉尚且有北伐之君,北伐之臣,他們大宋有誰啊!
大唐啊,天幕上所說的大唐,那遼闊的疆域,四夷臣服,萬邦來朝,唐玄宗昏聩又如何,大唐至少擁有過完整的華夏!
——
南宋淳熙十二年,陸遊剛提筆寫下“胡未滅,鬓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就看見本朝太|祖出現在天際,念誦着高宗給金人的上表,他默默注視着天幕,心想陛下會不會再次北伐?他雖然已經六十,但古有還有廉頗老當益壯,唐有李藥師五旬大敗突厥!
陸遊眼裡的光越來越亮,他恨不得現在就去臨安,去請高居九宸的皇帝陛下出兵!
他大聲吩咐家人“收拾行裝!”,陸夫人看着他,想起了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陸大人,每一次丈夫都說自己可以勸官家準許他領兵克複中原,但每一次丈夫都是以失敗告終。
如今丈夫都六十了,竟然還想着大病打仗,盡管陸夫人心裡擔憂不已,可溫順的她還是按照急忙帶着小丫鬟去給丈夫收拾出行的東西。
希望這一次丈夫不要再失望了。
——
徐達指着天幕上的趙匡胤,慢悠悠地說:“臣怎麼覺得,這老天爺好像在跟趙匡胤對着幹呢?”
胡惟庸端起茶盅掩飾自己上揚的嘴角,不用“好像”,老天爺就是在跟趙匡胤對着幹!
這些皇帝此時才知道,原來曆史上其他的皇帝也在看同樣的畫面!
——
這時天幕上的女聲又開口了。
【好了,我們玩了一個小小的遊戲。接下來揭曉正确答案。】
【王玄策覺得自己明明出使西域,卻被一個小小的天竺國搶劫,就這樣回去太窩囊,簡直堕了□□威名。于是他和副手去了吐蕃,文成公主一看娘家人來了,還被搶劫受了欺負,這怎麼行!于是遊說松贊幹布要資助娘家人,最後松贊幹布借了一千多的兵馬。王玄策又轉頭去了泥婆羅借了七千人,然後領着不到一萬的人馬,浩浩蕩蕩來到天竺。】
【就這不到一萬人,把中天竺國打得苦不堪言:王玄策部隊進戰茶閐和羅城,三日破之,斬首三千,溺水死萬人,投降的城邑五百八十所。阿羅那順委國逃走又被王玄策抓住,最後王玄策把中天竺國王和他的後宮兒孫打包,加上俘虜一萬兩千人,牲畜三萬,回到了長安。期間東天竺國王屍鸠摩送牛馬三萬犒勞王軍,還送了一大批刀、弓、璎珞等等。迦沒路國獻上寶物,地圖,請老子像。這堪稱中天竺國的‘靖康之恥’了!】
【但最後王玄策隻是被封為朝散大夫,一個從五品下的官職,史書上也隻有他幾筆記載,可見當時的唐朝人覺得這就是一件正常操作,也沒有多大功績,不值得大書特書。通過這樣一個小小的人物,我們可以看到大唐的軍事實力有多強大,大唐百姓有多麼自信!試問,哪一個朝代不想多出一些王玄策這樣的人呢!】
【當然,宋朝除外。】
嬴政、劉邦、劉徹、李世民、朱元璋等人都不住地點頭。
趙匡胤聞言眉頭都能夾死蒼蠅了,指着天幕朝趙匡義道:“這老天爺是不是對大宋有意見?”明裡暗裡貶低大宋,實在可恨!
還有讓他念的那一段話,都是什麼東西,簡直侮辱人!這種昏君的上表,他從未在此前的史書中讀到過,那一定是後世的皇帝!也不知道是後世那個朝代的昏君幹的破事!别讓他知道了!太惡心了!
他面對契丹人可從來沒有怕過!割地、送錢也就罷了,漢唐和親,李世民還有渭水之盟的恥辱呢,竟然還稱臣,也不怕丢了他列祖列宗的臉!就這樣還是皇帝,那自己的兒孫是有多廢物才被奪了天下!
這天幕太侮辱人了!他不就是選錯了嗎,憑什麼讓他念這種東西!隔夜飯都要吐出來了……
趙匡義想了想,說道:“皇兄,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老天爺覺得大宋以文治國都能達到李唐那樣的功績,所以才值得總是提及。而且漢唐無不是武人當道,百姓民不聊生,隻有我大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以文取勝!百姓安居樂業,不是比那群武夫做得好?”
趙匡胤點頭默認,他自己也是武将,可他打心眼裡看不起武将!而且唐朝就是因為藩鎮亡國,自己的大宋絕不可以再現武人當道的局面!
“等等!”趙匡胤拉過旁邊的長子趙德芳,問道:“你有沒有覺得這段話有熟悉的地方?”
趙德芳撓撓頭,回憶着剛才父親讀的話,突然福至心靈,好像明白了什麼,可他不敢說!最後實在受不了父親的目光,支支吾吾地道:“兒臣聽到了‘光化軍’三個字,隻是不知道與父皇在乾德二年設立在光化軍是不是一個……”
他又看向趙普,救命啊老師!這要是同一個光化軍,那隻能證明這個皇帝是趙家的後人!
趙德昭不明白兄長為什麼眼睛抽筋,接話道:“父皇剛才念了‘光化軍’,這不會是後世的大宋皇帝?”
趙普止住趙德昭的話,沉聲道:“豈不知大宋有秦設的丞相,漢設的尚書台,唐設的節度使,今官家設立光化軍,後世朝代應當是沿用了這個設置。”
趙匡義也道:“對啊,宰相說得是,我趙家男兒都是英勇有謀之輩,怎麼可能丢人至此!難道皇兄不相信自己的血脈?”
直覺告訴趙匡胤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可他說不出哪裡奇怪。
——
【王玄策的事情很小,小到史書中不到五十個字。或許這是巧合,但諸君不知,前有高昌國王文泰不尊大唐,李世民命侯君集出征高昌,還沒有到高昌國,文泰被生生吓死!後有蘇定方三戰滅三國,生擒其主!】
【中天竺國的是若是巧合,那麼高昌國、東突厥、西突厥、百濟國點了否!】
【大唐的文人熱衷于去邊疆,他們說‘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他們說‘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他們說‘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他們‘甯為百夫長,勝做一書生’,他們是華夏最後一代腰配長劍,身跨烈馬的文人!他們真正做到了‘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
【說完了唐朝的疆域和軍事實力或許還不見得唐朝有多強大,或許有人覺得那就是一群武夫,光會打仗算什麼,說不定跟隋炀帝一樣,為了開疆拓土搞得百姓民不聊生,有什麼值得誇耀的。但是真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