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要的是一個能幫自己幹髒活累活,能迎合自己喜好的‘盛世宰相’,李林甫成了玄宗朝執政時間最長的宰相,但不得不承認,他的辦事能力很強,尤其善于揣測人心,就連安祿山見到他都瑟瑟發抖,生怕說錯話。在這個時候,朝堂前有李林甫後有楊國忠,東北邊疆有安祿山,西北邊疆有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等,他們相互牽制,相互打壓,但誰也制服不了誰。】
【李林甫打壓政敵,開始重用蕃将,也滿足了李隆基對開疆拓土的欲望;搞出‘野無賢遺’的事,從此朝堂之中遍布的都是李林甫的人,李林甫是李隆基的人,所以李隆基通過控制李林甫實現對朝廷的把持。李隆基想要什麼想做什麼,都不再費心費力,欲望的盒子一旦打開就再也關不上了。】
【但是李林甫已經不能滿足李隆基的需要了,李隆基需要錢财,有了錢财才能收買李唐宗室,才能去開疆拓土。于是,楊國忠進入了李隆基的視線。可以說楊國忠的崛起源自于他本人的斂财能力,跟楊玉環關系不大。】
【史書說李林甫‘養成天下之亂’,楊國忠‘終成其亂’。】
【李隆基也是相當涼薄,李林甫給他幹了十六年髒活,為了給楊國忠政治威信,他命人劈開李林甫的棺木,剝下象征榮寵的紫金朝服和口中珠玉,再以庶人之禮下葬。以至于被李林甫陷害的人都在說‘冤枉’】
年邁的李林甫聽到李隆基涼薄沒有半點詫異,他侍奉的主子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從未變過。以前對張九齡、宋璟、姚崇禮遇有加也是因為他們有用。但也沒有想到自己的身後事如此屈辱!
當了十六年的狗,連最後的體面也不給嗎?
他不敢看李隆基,李隆基也不好看他。
【楊國忠給李隆基搞了大量的錢财,李隆基太像學他的曾祖父李世民了,一個勁地開疆拓土,僅僅是天寶十年,帝國打了三場大仗,場場慘敗!】
李世民臉色煞白,此時他甯願自己愚蠢無能一點,也不願意子孫學自己!他每次打仗都赢,那是從亂世裡練出來的,這個李隆基從小就是皇孫,錦衣玉食,怎麼能跟自己比!
李隆基一邊擦汗一邊聽着天音對自己的嘲諷,這什麼時候是個頭啊!他還得去處理後續之事!
【第一場仗,征讨南诏。南诏本無意與唐朝開戰,謝罪書還沒有送到長安,楊國忠為了一己之私攔截了謝罪書。楊國忠的執政手段相當殘暴,為了學李林甫,他也需要軍方的支持,但北方是皇帝重點關注對象,他無法下手,隻有西南。劍南正好是他的地盤,因為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是楊國忠的心腹。結果這場仗八萬唐軍全軍覆沒,還打敗了!楊國忠竟然恬不知恥給鮮于仲通請功!】
【第二場仗,安祿山讨伐契丹。為了迎合李隆基的喜好和軍功,安祿山帶領六萬大軍攻打契丹,六萬大軍幾乎傷亡殆盡!】
【第三場仗,怛羅斯之戰。高仙芝帶領三萬安西軍重創大食軍隊,但是被唐朝盟友暗算而慘敗,最後隻有數千人僥幸脫險。橫掃小勃律、一戰平石國的‘山地之王’高仙芝名譽掃地!】
【唐軍的命也是命啊!】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李世民再次對着天幕破口大罵,“不肖子,為了軍功如此不愛惜民力!不會治國就趕緊吃點藥駕崩!李亨庸弱都比你剛愎自用來得好!”他生來富貴,飽讀詩書,很少有如此失态的時候,但在場的人除了李元吉都覺得罵得好!這種廢物留着幹什麼!
這邊的李隆基臉色越來越不白,除了跪在天幕前重複地說“我有罪”之外什麼也說不出口,他難道不心疼這十多萬軍隊嗎?他也心疼啊!怎麼就敗了呢!他太像超過太宗文皇帝了,同樣是發動政變奪權,太宗文皇帝能把大唐治理得如此好,不代表他不行啊!
可怎麼就越搞越遭了呢!
【楊國忠不如李林甫能轄制住邊将,所以他總在李隆基耳邊說安祿山要謀反了,把安祿山吓得不敢進長安。可以說安祿山原本想等李隆基死了他再謀反,無他,隻是李隆基對他太好了,好到他所剩不多的良心上過不去。如果真的這樣,安史之亂還亂不起來,因為安祿山都死了李隆基還在蜀地蹦跶。直到楊國忠把安祿山在朝廷的眼線給宰了,安祿山自動理解為李隆基要收拾他了,于是‘漁陽鼙鼓動地來’。聽到安祿山謀反的消息時,楊國忠不僅不擔心,而且相當高興,因為他的耳邊風一點都沒吹錯。隻是可惜後面的局勢遠遠超過了他的預料。】
“楊國忠!楊國忠!”李隆基呵斥道:“去,賜死吧。”或許是被天音所說的“無情”“涼薄”等話給刺激了,李隆基不想去折磨給自己幹過不少髒活的楊國忠了。
“聖人,臣為聖人殚精竭力,從未有過倦怠,請聖人念在我這些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繞我一條狗命吧!”楊國忠聽見這話嚎啕大哭,爬上前來,“貴妃娘娘,娘娘,求求您了,念在我們同族,救救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