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又如何!”那人喝了一口酒,越寫越興奮,恨不得李太白附體才好。
天寶十載,楊國忠主持在長安和洛陽铨選,讓這些人不去吏部登記,而是來到楊國忠的私宅注冊。當時楊國忠請虢國夫人、秦國夫人和韓國夫人來這裡看熱鬧,她們隔着簾子,取笑這些老、病、殘、醜的人,不少士大夫敢怒不敢言,畢竟宰相陳希烈就在旁邊,卻一句話都不敢說,他們又能說什麼呢?
李華等士大夫就是其中一個。
當初他被李岘資助進京考試,好不容易取得進士,結果朝廷被李林甫、楊國忠把持,他們隻能等着吏部铨選,如何才能為官,實現一腔抱負。沒想到铨選還要被嘲笑,而皇帝宰相仍由楊國忠胡作非為。那次铨選李華沒有選上,反而是楊國忠的馬夫之子,一個作詩寫文都不順暢的人一舉高飛。
他們怎麼能咽下這口氣!
而李華一邊靠着李岘的資助,一邊在長安給人寫信作畫為生,連妻兒重病都無法尋醫問藥!他怎麼能不恨!
如今聖人頒布求賢令,朝堂上的烏煙瘴氣一掃而空,他們終于有了用武之地!
——
李隆基得知金吾衛從李林甫、楊國忠等人的府邸裡搜出來的金銀珠寶都能堆滿内府庫,氣得又摔碎了一個杯子。
為官做宰的人哪裡會不貪?誰曾想他們胃口那麼大!
還有百姓傳唱的“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卻為門”等歌謠現在都傳到了自己耳朵裡。沒有一句不是嘲諷自己寵愛楊氏,真是冤孽!
貴妃三姐妹都被貶嶺南,貴妃也不能留了。
“高力士,傳旨,收回賜予楊氏姐妹的府宅,宮中專管貴妃衣裳的繡工、織工等人都賜還家。廢将作監一職,永不設立。”
高力士小心翼翼詢問,“那貴妃?”
李隆基歎了口氣,“王屋山的靈都觀賜給楊氏,衣食陳設一如公主,讓她,永遠不要回長安。她與壽王的兩個孩子恢複郡王郡主封号,重上玉牒。讓縣主去靈都觀陪伴母親吧,及笄之年回到長安,賜婚玉真公主長孫張越。”
他知道搶兒媳婦這事不光彩,但楊氏美貌,能歌善舞,年老之人總是不願意承認老去,總是回想起年輕的時候。年輕多好啊,美人身下承歡,手握帝國權柄。可老了就是老了。
或許我對貴妃還是有真心的,不是天音所說的見色起意吧?李隆基心道。
李隆基清楚,貴妃不能留在身邊了,若是她還在,那就證明自己根本沒有悔改之心。朝臣根本不會相信自己!再者搶兒媳婦的醜事已經拿到了明面上,他也怕被恥笑啊!
如果直接把貴妃送回壽王府,壽王心裡一定會有芥蒂,他們二人也回不到以前了。倒不如讓她當個有實無名的公主。
楊玉環從聽到天音的話就知道自己肯定不會再當貴妃了。這個什勞子貴妃,誰愛當誰當去!她想回到壽王身邊,回到兒女身邊,可她明白,這就是妄想!一個伺候過公公的女人,怎麼可能再與夫君相親相愛呢?莫說壽王不樂意,她自己也無顔去面對壽王。
或許自己會被陛下悄悄送出宮去,至于送到哪裡,将來什麼樣,全看陛下的良心吧。
“楊氏,走吧。”高力士請楊玉環出來,言語間依然恭敬,反倒讓她惴惴不安。
楊玉環輕聲問道:“高公公,我要去哪裡?”
高力士笑道:“陛下說這些年你辛苦了。在王屋山有一座皇家道觀,名為靈都觀,原本是陛下要送給玉真公主的,如今賜給您了。還有壽王府的郡王和縣主,都好着呢。縣主已經在外面等着了,她陪您一道去靈都觀。等郡主長大,就與玉真公主的長孫成親。”
“多謝陛下。”楊玉環朝李隆基所在的宮殿拜了拜。
這個結果已經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結果了。
總比被暗中殺死,晚年孤苦要好,她也該知足了。
——
朝堂内部容易整頓,可邊疆就不容易了。
李隆基看着大唐輿圖犯愁——怎麼處理安祿山留下來的勢力?近二十萬人,如何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