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中央掌監察的機構還是那個禦史台,長官禦史大夫。禦使台分兩部分,分别是負責糾察百官殿中司和作為朝廷的耳目行刺舉之事的察院。】
【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機構是行中書省,簡稱行省。行省原本是中書省的派出機構,和州、道有一點點相似,都是後來才演變為常設地方最高行政機構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元朝的疆域太大了!這麼說大家可能感受不到對比,我給大家看一下各朝疆域地圖。】
一聽地圖,各個朝代都沸騰了。
各朝各代的皇帝重臣、刀筆吏、寫官、史官、過目不忘的人、寫字快的人都提起精神,飛快地各就各位。
輿圖啊,就算不細緻也很珍貴,更何況是天幕披露的,那麼多人都能看,不要白不要。
随着東方辰筆尖滑動,一張又一張地圖在平闆上顯示出來。
輿圖向來是軍事重寶,隻有極少人能看到,更何況對于古人來講這神乎奇迹的電子地圖,所有人都目不轉睛,屏住了呼吸。
【我用的地圖是社科院主辦的《簡明中國曆史地圖集》,第一幅圖是咱們的大公雞,大家都很熟悉,一秒跳過。】
滿懷期待的人隻覺得眼睛一花就翻到了下一張,正要開口大罵,就見一幅淺黃色地圖呈現在面前,上書“原始社會遺址圖”。
【這個是原始社會的,非常全面,舊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的遺址都有,除了大家熟悉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原始社會遺址遍布全國,無論是西北還是東北,無論是南方還是中原,甚至海南和灣灣都有。】
嬴政和劉徹看着南越那塊地一片火熱,北邊也很廣袤,西邊地方也不小,海外的島嶼也想拿到手……
無數的人為了這張聞所未聞的地圖而傾倒,許多奴隸黔首百姓從愚昧中短暫地擡起頭,原來天地如此廣闊。
【這個是夏時期,看左上角這張小圖,我給大家放大一下,夏時期的部落都集中在安邑、帝丘附近,也就是如今的河南省内,狹義上的中原地區。】
約公元前2070年。
禹目光灼灼地看着地圖中的那條大河,不受外物所動,連天幕一出現就準備起來的祭祀都顧不上了,更别提東方辰的話。
【這個是商時期,和夏相比主要範圍有所擴大,不過中心區域還是在狹義範圍上的中原地區。】
【下張是西周各封國,姬姓諸侯國多在中原肥沃土地上,小時候我一直以為周朝就七個封國呢,還疑惑杞人憂天的杞國是不是瞎編的,後來偶然知道是《列子》裡面的就更疑惑了。】
[列子淩虛禦風嘛,可能真的是瞎編的]
[小辰知道列子不知道杞國?]
[小辰的學習之路真神奇]
[杞人憂天不是假的!一個小國,天降隕石,兩次!擱我也憂]
東方辰沒看彈幕,專心緻志翻地圖,【這張是春秋争霸,這張是戰國稱雄,戰國滅國戰打到最後就剩齊楚燕韓趙魏秦了。】
周。
周朝天子,尤其是西周的,秉住了呼吸。他們無法想象大周會經曆那些丢人的事件,這幾張地圖給了他們實感,一争霸一稱雄,從這種變化可以看出周天子的權力地位一直在下降,最後的亡國之君債台高築也不足為奇。
可是該心痛還是心痛啊,後面朝代的地方監察制度看起來很好用,但他們不能用啊!
【這個是秦,大家看秦朝北邊的疆域和當時的長城完全重合了。】
嬴政皺緊了眉頭,大秦的疆域隻占了東南沿海的一小塊,看着極為礙眼。
【然後是漢,這張地圖是西漢時期的,比秦朝多了一個西域都護府,大家看到玉門關和陽關了嗎?就在這裡哦,再往裡面是漢武帝時期設置的敦煌郡、酒泉郡、張掖郡、武威郡,這個狹窄的通道就是河西走廊啦。】
劉徹驕傲地揚起了頭,不愧是他。
【東漢和西漢大差不差,行政區劃有小小的調整,最主要的是西域烏孫的獨立,西域都護府變成了西域長史府。】
西漢的皇帝們很看不順眼漢前面的那個東字,周分為東西周,他們大漢怎麼也步入後塵裂成兩半了?聽了幾遍都令人不舒服。
【接下來是三國鼎立,除了涼州北地郡這裡羌胡南下,基本就是東漢分三瓣。】
東漢,公元200年(建安五年)。
這時候的人非常疑惑,大漢還沒亡呢。魏蜀吳,這三國是哪裡來的呢?
荀彧心想:魏應是主公,蜀、先前主播說蜀本應為漢,那麼建立蜀的不是劉表就是劉備,他更偏向于劉備。吳,以現在的局勢他推測不出來。
孫策拉着周瑜:“伯瑾,你說那吳是不是我們建的呀?”
周瑜笑得溫潤:“肯定是我們。”
【然後是兩晉的,這是西晉,著名的司馬氏摘桃嘛,就是把三國拼起來了。東晉北邊是前秦,南邊是東晉,沒什麼好說的。】
魏,220年(黃初元年)。
曹丕聞言瞬間冷臉,司馬氏摘桃,這裡有幾個司馬氏?又摘的誰的桃呢?
【接下來的是五胡十六國的圖,五胡亂中華說的就是這時候嘛,這麼多國家亂糟糟的。朝代更疊太快了,這張是宋魏對峙、這張是齊魏對峙,然後東西魏和梁對峙,之後是陳齊周,啊,終于到隋朝了。】
這個時期之前的人都驚呆了,那麼大一個國家,怎麼會分成這麼多小塊,戰國時期都沒怎麼混亂。
五胡亂中華,中原人安能幸活?晉末之人慌亂無措,他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