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古人看我做曆史考研真題 > 第19章 第 19 章

第19章 第 19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老祖宗說的對,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看看,和宋朝鼎立的三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都沒有成功建立大一統的王朝,反而是最後崛起的蒙古部族一統中原,建立起了比唐朝還要廣闊的王朝。】

元,1979年(至元十六年)。

忽必烈驕傲地哈哈大笑,“我大元就是比他們強!”

【元朝的邊疆政策我好像在上次說行省制的時候說過了,簡單過一遍吧,東北地區的遼陽行省、嶺北地區的嶺北行省、西藏地區的宣政院、帝師與宣慰司、台灣的澎湖巡檢司。把元朝這部分背會了,選項裡的兩個答案就自動排除掉了。】

秦,前221年(始皇帝元年)。

嬴政閉目小憩,聽着東方辰說話全當做休息。大秦離東方辰所在的時代太遠,她說的這些大秦短時間内根本用不到。

嬴政幻想着未來的世界,能造出類似天幕樣的法寶的未來會不會比仙境還要美?他想去看看。

漢,前129年(元光六年)。

劉徹也感到些許無聊,他是一個耐不住寂寞的人,“仲卿怎麼還沒來?”

劉徹倒不是對話題不感興趣,等他收複匈奴、百越、西域,就能将後世朝代用得好的政策制度搬過來修改一番投入使用。

【元朝之後就是明朝,還記得非常懂分權的朱元璋嗎?分權有一個缺點就是行政效率低下,明朝中後期有一個新形成的制度叫做督撫制度,主要就是出于邊鎮集中力量抵擋外族入侵的需要。督撫就是總督和巡撫,一定要記住這時候它們還不是固定官職,隻是一種差遣。】

【當然啦,明朝對邊疆地區的經營重點不落在督撫制度上,而在于對蒙古、東北、西藏和西南的管理上。】

[呵呵,東南沿海還不要啦?]

[不重視海洋,讓後人吃了多少苦頭?]

[海洋占地球70%,那麼大的地方呢]

[小辰學的時候就不生氣嗎,想想就爆炸]

【嗯,沒生氣,學習太枯燥,要背的東西太多,根本沒想那麼多,複盤的時候才覺得明朝有點不争氣。但它不争氣我們能怎麼辦呢?咱們國家争氣就行了!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海捉鼈,為我國驕傲!】

[哈哈哈我也驕傲!]

[想去造潛艇,可惜分數差那麼一點]

[不能生氣,氣壞身體無人替]

【言歸正傳,接着來談明朝對邊疆地區的經營。首先是蒙古地區的蒙古三部和九邊重鎮。漢朝有匈奴,唐朝有突厥,明朝北方也生活着那麼一群人,這群人就是由蒙古分裂成的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瓦剌留學生了]

[這是叫門天子的排面。]

[真的想不通,怎麼會有這麼能的皇帝呢?]

[是不是少打了一個灬?]

[熊熊做錯了什麼?請不要讓他和熊熊相提并論。]

【這三部最聽話的是兀良哈,在洪武時期就歸附明朝,朱元璋設置了朵顔、福餘、泰甯三衛,屬于大甯都司,首領就是指揮使。後來三衛在靖難之役立功,他們的首領被封了都督佥事等職位,永樂年間又改屬奴兒幹都司。】

[qian?一直以為那個字念jian來着]

[朵顔三衛,很出名的。]

[老朱起的名字還怪有水平,這三衛名字都好好聽]

[對,比兀良哈這個音譯名好聽多了]

【鞑靼和瓦剌相較而言就不是那麼和平了,永樂年間他們不斷興兵南侵,明成祖先後五次率兵親政,将他們打敗後,封鞑靼首領阿魯台為和甯王、瓦剌首領脫歡為順甯王。】

[這封号起的也挺好聽的]

[怎麼說呢?emmmm,這讓我想起來雪鄉二聖]

[什麼?]

[昏德公和重昏公呗~]

[這個波浪号可真有靈性。]

明,1381年(洪武十四年)。

Judy=朱棣=永樂帝=明成祖這個等式在朱元璋腦海中飛快地成立。

大殿中回蕩着朱元璋的怒吼,“朱棣呢?!”

明成祖?嘿,氣煞朕也。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