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我翻找了當年聽梅軒暗殺行動被官府預先識破的那一則記錄:
“當晚官府捉獲十三個試圖進行暗殺行動的危險人物,全數入獄待審。翌日清晨開審,執刑:李捕頭。十三個人在嚴刑拷問下,半個時辰内已經有人面露懼色,卻未曾發出聲音,審問無果……”之後,總算出現了黃台的名字,“黃台曾于聽梅軒居住過,自薦來審問牢犯,捕頭允,不久,捕頭與衆捕快離開場地,讓黃台自行發揮……”
“最終,犯人也未曾透露半點信息,面對逼問,皆咬舌自盡。”
再揭過一頁,清晰看見:“黃台回歸官衙複職。”
回歸、複職?
我看着這兩個字眼,漸漸有了想法:黃台在此之前可能是停職或者離職、休假,所以他在聽梅軒那麼些年來,都沒有人認出來他是個捕快的身份。
這樣的話,也就證明了他不是帶着任務去拜孤梅為師從而混入聽梅軒的——所以,從一開始,他就是真心的拜師學藝,也是真正甘心為了拜這個師父,甘願在衆目睽睽之下再次落水出糗,颠覆他那幅翩翩公子形象。
但是,他又為什麼要逼死那十三個聽梅軒的人呢?
我揉了揉眼睛,又看了一遍,才發現了一個矛盾的位置:為什麼有人面露懼色,卻仍啞口無言,沒有半點聲音?
一兩個還能理解,但足足十三個人,真的一點聲音也沒發出來!?都是硬漢子啊?
我是不太相信的,不是說聽梅軒多是文人墨客嗎?平常所見的文人墨客那些身闆,想來也經不起太大折騰,當然習武之人另當别論。
——可我到底是不相信在那種情況下不會發出半點聲音的。
所以,我懷疑他們被打中了啞穴,懷疑對象:黃台。
姑且我這個行外人都覺得這情況不對勁,官府的人肯定也會看出來的吧?
隻不過,在場那麼多捕快,打穴道的動作應該也很快,甚至沒有引起人的注意,所以要追查起來也難。
加上犯人在牢獄裡呆了一個晚上,來來往往的人也多,誰下的手都有可能,不經過一番抽絲剝繭,很難懷疑到黃台身上,甚至很難推斷出嫌疑對象——而且,人也死了,也沒必要追查這些小事吧?他們定是有另一套打算的了,與其追查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不如把那精力放在捉拿聽梅軒歸案這種大事情上面。
如此,我便能理得清了,黃台定是看有人面露懼色,怕他遭不住嚴刑供出了聽梅軒和孤梅,所以打了他們啞穴,之後的自薦審問舉動,是以防萬一,把那十三個人全殺了。
所以,黃台始終都是站在聽梅軒……不,與其說站在聽梅軒這邊,不如說,站在孤梅這邊。
想到這裡,我就隻剩一個疑惑了:既然如此,為什麼黃台會殺了孤梅?
我順着我手裡捧的案件記錄打算繼續看下去時,我的肩膀忽地被人拍了一下,我猛地一個轉身,見是和煥。
她把包袱放在桌案上,手裡捧着一本厚度中等的冊子過來的,看那還沾着點塵埃的封面,想是年代久遠之物了,“這是我向他們要來的,我師祖那年代的官職升遷調遣記錄。”
我便先放下手裡的檔案,雙手接過這本冊子。
“上面有我師父的名字。”她說着,白皙的手伸了過來,翻了幾下,然後停在“黃台”兩個字上。
和我猜想的沒錯,黃台離職了幾年,我對比下時間線,就是他拜入聽梅軒的那一段時間。
于是,我便把這本冊子也攤放在桌案上,和着那案件記錄一起看。
聽梅軒暗殺行動被官府預先識破的那一則事件裡,那十三個暗殺者被逼問緻死後,黃台回歸官衙複職,不久後升遷,被調往外地,幾年内不斷升遷,再調回冬雪鎮執行任務的時候已經是個高官了。
在這個時間線上,案件記錄裡,當時聽梅軒已經被巡撫鎖定為目标,幾年間被全面打壓、追殺得已經隻剩下軒主孤梅一個人仍在逃。
而黃台調回寒梅鎮執行的任務就是——捕殺孤梅。
我想起之前我問及同門師兄時,問他若是他很喜歡的一個人和他的身份立場對立,有時候為了完成任務使命不得不去傷害她,他會不會去做。
他反倒問我:“為什麼要接這個任務?”
所以,為什麼黃台會接這個任務?
我不太了解黃台,所以我看向了和煥。
沒想到她揚了揚嘴角,笑得苦澀:“我還想着問你呢!”
好吧……我無奈地朝她笑了笑,隻好繼續去鑽研這個案件記錄,她也默默翻起這升遷名冊來。
接下來的,都是在記錄如何差遣人員去追捕孤梅,我留意到好幾次官府請動了江湖高手前來助陣,但結果是失敗的,沒能捉拿孤梅歸案,反倒落了傷。
這看得我好奇了起來,捧着這案件記錄就走去找一個捕快大哥打聽打聽。
這時已是午時,吃飯的時分,官衙裡挺清閑的,我就找到一個剛吃完飯的捕快大哥問了下關于追捕孤梅的事情。
眼前的捕快大哥看着我捧着檔案,滿臉好奇的模樣,不禁用目光把我從頭到腳打量了一遍,而後摸了摸他下巴的胡渣,“小夥子,看個相隔那麼多年的記錄這麼認真啊?将來你是要考個什麼差兒啊?”
我隻嘿嘿一笑作回應,随後他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唔,你是要做個高官,為孤梅翻案嗎?”
“哈啊,沒有啦……”
“别怕,哥支持你!”沒想到這捕快大哥還拍了拍我的肩膀,爽快得很。
然後,他就跟我說了下當年追捕孤梅的情況。
在捕殺盡聽梅軒子弟後,官府全力追捕軒主孤梅,隻是因為孤梅也是算得上一流的人物,身法靈動飄逸,就算是出動一大群人找到了她,也捉不到——或者說,碰也碰不上她分毫。
而且,孤梅哪怕被圍住了,也一定能脫身——這還是碰着她心情不壞,不然就是賞一笛曲,威力大得讓圍住她的人傷的傷,流血的流血,嚴重的可能殘廢或死亡。
所以這也是官府曾請動江湖高手前來相助的原因。
官府裡邊高手也不少,也嘗試過召集一起,連同請來的武林高手一同圍剿孤梅,那一戰的結果是孤梅負傷逃走,縱使是血随着她流了一路,但她像是拼了命似的,跑得太快,高手們也終是追不上。
據當時的人說,那速度怕是“堂前玉燕”才能與之一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