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礿,來吃西瓜!”
在山谷裡的這幾天,陳礿因為月經期都沒能吃到西瓜,于是段舛也陪着一起沒吃。趁着大姨媽終于走了,兩人迫不及待地劃開了最後一個西瓜。
刀剛碰到瓜皮,才深入不到一厘米,西瓜突然裂開來。紅彤彤的果肉,果肉上零星幾顆黑色的西瓜仔,看起來誘人極了。
雖然沒有用冰箱冰鎮過,但是瓜肉汁水豐沛,咬一口滿嘴爆汁,汁液争先恐後地順着食道滑進胃裡。
陳礿和段舛不約而同地,滿足地長歎一口氣。
這是帶來的最後一個西瓜,帶來的橘子也吃的差不多了。
陳礿啃完一塊,接着伸手拿第二塊:“阿舛,咱們土豆也種完了,西瓜橘子吃的差不多了,要不回遺址山谷吧?”
“也行,地裡新一茬的果蔬應該可以收獲了。”
吃完西瓜收拾了一下,把樹洞門關嚴實,兩人大簍小籃地回,又大筐小筐地走。
他們把剩下的土豆都帶上了,一是放久了怕它們生芽,二是打出來的稻谷雖多,但是還是要偶爾換着吃主食,以免難以過冬。
接下來這段時間,他們會時不時地往返于兩個山谷,在巨樹山谷給土豆地澆水,去遺址山谷打理收獲的各種蔬菜,曬幹存起來囤貨。
小船再一次劃出山谷,這一次船上的兩人都很放松,沒有對前路的茫然,要做的事情也差不多都做好了。
陳礿放松地靠在船舷上,慵懶地伸了個懶腰:“阿舛,這次出行我們也不慌着找鹽,可以像度假一樣,放松一下。”
“那我劃船帶你四處看看風景。”
小船劃過高聳的石壁,沿着河邊青蔥的綠一路向前。拐進一條支流,再向前劃動一陣,眼前出現了漫山的紅。
深紅、橘紅、西瓜紅、橙色的楓葉層層疊疊,不同的高度,顯示出不同的顔色,像是大自然的畫筆,自然地暈染。
段舛将小船停到了河邊,這裡也有一叢楓樹,茂密的枝葉甚至延伸到了河面上,倒映在水面。
小船帶來的漣漪蕩漾開來,打破了水面的楓葉圖,取而代之的是這艘小船,停在了楓樹下。
陳礿眯着眼透過楓葉,看着星星點點的陽光從縫隙中照射下來:“這個位置好,太陽不曬,風景美如畫,我們在這裡郊遊吧!”
段舛放下船槳來到陳礿身旁坐下,隻見陳礿掏出僅剩的幾個橘子,用小刀劃成幾瓣。她還很有興緻地把它們擺盤,在小竹簸箕上圍成一圈,中間再擺一個愛心。
再拿出竹筐裡的帶蓋竹筒杯,裡面泡着荷葉茶。兩人就這樣靠在船上,看着風景,喝着下午茶,悠閑惬意極了。
在這裡呆夠了,便重新拿起船槳繼續啟航,去見新的風景。
紅色漸漸地被抛到腦後,眼前重新出現新的翠綠,特别是前面的河邊出現了一片綠色的苎麻!
陳礿眯着眼睛仔細地辨認着,确定了,她高興的喊:“阿舛,劃到前面去。”
她一邊說着一邊伸手指着示意:“那邊有一片苎麻,好東西!快過去!”
劃近一看确實如此,陳礿高興極了,等船停穩,她立馬跳下船,拿着鐮刀準備割苎麻。
段舛也加入進來,他向來不問為什麼,反正隻要陳礿在割,那他也割,既然她說有用,那自然有用。
割了滿滿一船尾的苎麻,他們才停下來。
“夠多了,我們走吧,也不玩了,直接回遺址山谷,我要曬麻!”
太陽在空中畫了半圈,又再次出現。
陳礿和段舛回到了遺址山谷。一路上段舛劃船,陳礿則跑去船尾剝苎麻皮,等回到山谷,苎麻皮已經處理好了,隻需要用竹竿晾曬起來。
一連晾曬了六天,期間火辣辣的太陽曬着,時不時澆點水上去,在時光的自然分解下,慢慢地苎麻變白。
陳礿将他們取下來放進院子裡,然後搬個小闆凳出來坐着搓麻。先把麻一縷一縷地理出來放進簸箕裡備用,然後将分好的細麻絲取兩根頭尾相連,一正一反,四個指頭使出巧勁,就完成了苎麻纖維的連接。
循環往複,直至連成一根很長的苎麻線,然後她拿出一個小木棍,将苎麻線裹在小木棍上,挽成一個個麻團。
正好縫衣服的針線快用完了,以後可以用苎麻線來代替。如果有織機的話,還可以織麻布,可惜沒有,即使有陳礿也不會用。
不過沒關系,雖然不會織機,但是咱會織毛衣呀!
陳礿去廚房打開鍋蓋,此時鍋裡正煮着一鍋粥——這是他們的晚飯。
她用碗盛了一點出來,将碗裡的米粒捏碎,混合米湯攪和成糊糊。米漿裡面的澱粉可以做粘合劑,陳礿還記得以前過年時和父母回老家貼春聯,陳礿爸爸就會用粥來把春聯粘上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