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丁頭家的兒媳本在洗魚,聽到了這番話,不禁說道:“公子小姐真是宅心仁厚,妾身瞧貴人們口音不是本地的,可是來我們這裡遊玩的?要是有時間,可以去妾身娘家永春縣走走,離這裡不遠,風景很不錯,再嘗嘗石鼓白鴨湯。”葉觀沁又聽到了一道特色,含笑看向紀瀾奕:“那就聽公子吩咐吧。”紀瀾奕難得見她如此俏皮,開懷不已:“你若喜歡,明日就去。”
老丁頭一家做飯非常利索,不一會一道道熱騰騰的菜肴就端上了桌,老丁頭的女兒更是有心,見他們還給了老丁頭夫婦如此多魚錢,特地給每個人煮了一碗陳塘面線糊配蘿蔔酸。老丁頭家的與兒媳快速的将馬鲛魚、白鲳魚做成馬加羹、魚卷,老丁頭更是拿出本事絕活,将海蛎子做成好幾種吃法,當地有“二月蚝肥韭菜香”的說法,地道的海蛎煎做法,必須配當地産的青蒜苗。除了海蛎煎,還有炸海蛎和醬油水海蛎。
老丁家女兒能說會道,邊端菜邊給諸人介紹當地的奇聞轶事,海上絲綢之路繁盛時,載滿絲綢、瓷器的商船從蟳埔港起航,沿南海航行至南洋,經印度洋、非洲東岸到北岸卸貨。返航時,怕空船重心不穩,不利航行,船員們就将當地散落在海邊的蚵殼裝在船上壓艙,載回堆放在蟳埔海邊。泉州經常受到倭寇侵擾,人們無力重建新房,就因地制宜撿些海邊的蚵殼嵌飾在牆外側,這就是早期的蚵殼厝,老丁頭家就住在蚵殼厝裡。
正吃飯時,有幾匹快馬飛奔而來,又急急停下,為首的是一位身着铠甲的少年将軍,膚色微黑、身姿挺拔,英武有力的從馬背上跳了下來。“老人家,來碗吃食,我們趕路。”他滿面塵霜,仿佛行了很遠的路,大喇喇的在紀瀾奕與葉觀沁身旁的桌邊坐下,淡淡掃了他們一眼。
還未用幾口,突然一陣嘈雜,老丁頭一家忽然驚恐萬分,隻見海面一艘船乘風破浪而來,越來越近。少年将軍立馬起身望去,紀瀾奕與葉觀沁也放下了手中的碗筷,墨硯警惕的擋在他們身前。
隻見船上站着幾位虬髯大漢,手執刀劍,滿面兇狠。老丁頭一家仿佛習慣了一般,收錢的收錢,打包的打包,急急慌慌的四散奔逃,走之前還扒拉了紀瀾奕與葉觀沁一把:“公子小姐,海匪來了,快逃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