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緊趕慢趕,總算趕在報喜的人到來之前回到了家。
清風看完榜單,沒去茶樓,而是直接跑回了家。安嘉樂聽說自己得了府案首,不由地露出一絲笑容。
他放下手裡的書,來到大門口。
安永興夫妻倆一踏進家門,就看見兒子,他倆仿佛看見一座金山似的,一左一右拉着安嘉樂,歡喜得不得了。
“好兒子!”安永興拍打着安嘉樂的肩膀,滿臉喜色,“又是個案首!真是爹的好兒子!”
杜秋容歡喜得說不出話來,隻是笑眯眯地看着兒子。安永興激動過後想起了正事,忙道:“快些準備賞錢。對了,家裡所有下人都賞三個月工錢!”
須臾,報喜的官差一路吹吹打打地過來了。
安永興讓人準備了一大筐喜錢,見人就發。給報喜官差的是幾個大大的紅封,喜得他們說了一連串好話。
官差走後,安永興手捧報貼,怎麼看都看不夠。
“爹,可要挂起來?”安嘉樂笑着問。
“不挂。”安永興搖搖頭,“我們在這裡也住不了幾天,等回老家了再挂。”
三天後,知府舉辦慶功宴,安嘉樂穿着一身新衣去了。做為虛歲隻有十三歲的他來說,知府着實誇獎了一番。
席散,回到家,安永興問的第一句話便是:“席上沒出什麼事吧?”
那可是知府大人,他都還沒見過的大官呢。萬一兒子有哪裡應對不好,惹惱了他,那可就不妙了。
“沒什麼事。”安嘉樂搖搖頭,笑道,“大人性子和善,把我叫到跟前,問了好些話,勉勵我繼續用功,争取在院試也奪個頭名。”
“那可就是小三元了呀!”安永興搓搓手,有點不敢想,可又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
兒子那麼努力用功,全家人都看在眼裡的。難為他小小年紀,就這般坐得住。
“還沒考呢,現在說小三元有點太早了。”安嘉樂謙虛道,又問,“爹,我們什麼時候回去?這次出來,帶的書不多,反正也沒什麼事了,不如早些回去。”
“回,明早就回!”
次日,一家人回到清江縣。安嘉樂先去見了李夫子。另外兩位一起參加府試的同窗,一人落榜,另一個上了榜,但名次很靠後。
李夫子對這個結果還是比較滿意的,畢竟他教出了一個府案首。
從夫子家出來,接着就有衙役找上門,說知縣大人想見見他。
安嘉樂趕緊去了縣衙。知縣大人待他比上次更加親和,事無巨細問了一遍,又問他生活中可有什麼困難,最後如同知府那般,勉勵他繼續用功,争取院試時也考個好成績。
安嘉樂雖然不卑不亢,但也保持着該有的謙遜,一一點頭應了。
本縣的考生考好了,對知縣來說這是他的政績,因此安嘉樂走時還得到了知縣大人提前準備好的一份禮。
回到家,打開一看,是一套新的文房四寶。
今年不是鄉試年,因此院試的日子定在了八月初,還剩下三個多月的準備時間。安嘉樂得了府案首的消息早就傳回縣裡,陸陸續續有親朋好友上門賀喜。
先是舅舅一家來了,安嘉樂很高興,兩家人湊一起熱鬧了半日。之後再有其他人上門,安嘉樂不耐煩應酬,推說要專心備考,都由安永興出面招待。
三個多月的時間轉瞬而過,很快就到了院試的日子。
院試在府城舉行,由學政和知府共同主持。安家人七月底就到了府城,安嘉樂呆在家用心讀書,不參加任何邀約。
整個安家上上下下幾十口人,都知道少爺馬上又要下場了,這次關系到能否取得秀才功名,因此衆人說話做事都格外小心,生怕打擾了少爺讀書。
不誇張地說,就算是隻螞蟻路過安嘉樂所居住的小院,都得輕手輕腳,否則就要被人用開水灌窩。
到了下場那日,安嘉樂照樣是在狗都還沒睡覺的時辰醒來,吃過飯,提着考箱奔赴考場。
考場仍然是府試時的那一處,人數卻一點也不見少。歸安府境内所有想獲得秀才功名的童生幾乎都來了,有考了幾十次的白發蒼蒼的老童生,眼神裡帶着一絲麻木。也有初入院試考場的年輕童生,他們還沒被科舉給磨平所有的氣性和棱角,眼神裡充滿了自信,整個人生機勃勃。
安永興把兒子送到考場外,親眼看着他加入候檢的考生隊伍,直到趕來的考生越來越多,為了避免造成道路擁堵,安永興這才帶着小厮們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