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甯公主暗自歎息了一聲,其實織女是有機會勸說她的七妹妹懸崖勒馬,及時回頭的,可是她沒有!即便她沒有鼓勵幼妹和董永在一起,可是她也在縱然她!她的縱然,害人害己!若是她的幼妹能夠及時的回頭,她又怎會下凡去幫扶幼妹呢?不去幫扶幼妹,又怎會遇到凡間的登徒子呢?不遇到凡間的登徒子,又怎會被牛郎救下呢?不被牛郎救下,又怎會對牛郎不能忘懷呢?不對牛郎不能忘懷,又怎會去偷盜“一葉障目”呢?不偷盜“一葉障目”,又怎能在瞞過千裡眼與順風耳的情況下,開了老牛的靈智呢?不開老牛的靈智,老牛又如何指引牛郎去看她洗澡呢?牛郎不去看她洗澡,又如何會許她名分,娶她為妻呢?若是牛郎不許她名分,娶她為妻,又怎會生下那一雙兒女呢?不生下那一雙兒女,也不至于罪加一等,成了以儆效尤的天界笑柄啊!所以,一切都是因果循環吧?種下苦因,必嘗苦果,不是不報,隻是時候未到罷了!真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啊!
二郎神楊戬見安甯公主沉思不語,便自行問話了,“你既知曉她動了不該動的心思,為何不勸她回頭?還是說,你覺得她是對的,所以不隻不願規勸于她,反而火上澆油,撺掇她再次下凡做下醜事?”
織女心中悲苦,隻因苦于對方不可能理解自己,可自己又不能不做解釋,隻能硬着頭皮接話道,“當時的七妹妹因為險些弄丢天界的珍寶而久久難以心安,可一旦提及七妹夫,她的面色便有明顯的松動。我不想她長久不能釋懷,所以才會刻意的将話題引到能令她感到松快的七妹夫的身上,她也因此越發的感激他了。那時,我也真的沒有想到她的膽子竟然那麼大,我以為頂了天也不過是她再次下凡去登門道謝,卻沒想到她再次下凡去尋七妹夫時,便對他以身相許了。而她再回來見我時,便告訴我,她已委身七妹夫,往後也都會跟着他,再也不會變了。”
二郎神怒聲道,“所以,你便明知她已然觸犯了天條,還要繼續包庇她了!”
織女心下暗道“果然”二字,這下子自己是真的辯無可辯了。隻因司法天神自己正是重法度,輕親緣的人。自己再跟他說什麼姐妹情深,落在他的眼中,也不過是笑話一場罷了……
安甯公主則突然又出聲了,“你的那一雙兒女可識字嗎?”到目前為止,應該是可以排除話本子的來源與織女的另外五個行動自由的姐妹有關了。那麼範圍就更加小了,不出意外的話,消息源頭就隻剩下織女本人、牛郎、他們的一雙兒女,以及董永夫婦了!
織女愣了一下,心裡很是不解,卻還是趕緊回話道,“在凡間的時候,我和七妹妹有教過他們兩個認字的。不過,那時候,畢竟年紀小,認得字不多。再後來,我們一家四口被分隔在了銀河的兩邊,兩個孩子是跟着他們的爹爹的。夫君不識字,所以也就沒再教他們讀書了。”
安甯公主笑了笑,而後又繼續望着織女問道,“那你的七妹夫也不識字嗎?”正常人應該不會跟自己的兒女說道自己的風月之事的,奈何織女和七仙女都算不上是正常人。但孩子隻認識一點點的字,那他們肯定是看不懂母親或是姨母寫在紙上的内容的,最多就是聽到她們說出來的往事。可縱使他們聽見了,他們可以往外傳嗎?他們肯定也沒法寫下來以供他人傳閱啊!那就隻能口耳相傳了。可是,織女會允許他們去跟尋常的凡人接觸嗎?如果不允許的話,那麼他們即便知道,應該也隻能到此為止了吧?最多就是在董永的面前口沒遮攔,将其中的隐秘透露給了董永知道!還有,董永的媳婦也未必不會在躲在被子裡跟他說悄悄話的時候,順嘴說給他聽了!那麼,董永知道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隻是,董永應該不會願意說給别人聽的。畢竟他的媳婦已經因為被天庭發現與凡人相戀,而被剔除了仙骨,打下了凡塵,從此身子大損,體弱多病,無力獨自操持家務,多虧織女相助。于情于理,他都不能洩露織女和牛郎的事情。但是,他要是識字的話,他可以匿名寫書補貼家用啊!将主人公改名換姓不就行了嗎?
織女還是想不明白安甯公主意欲何為,隻能老老實實的搖了搖頭,“七妹夫與我的夫君一樣,都是苦出身,哪有讀書認字的機會啊?不怕公主殿下笑話,就連他們二人的名字,都還是我們姐妹二人教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