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個熱乎乎的燒餅下肚,他們也走到了專門擺攤兒賣菜的地方。
“茄子六文一斤,剩得不多了!”
“新鮮的豆角,今兒早上剛摘的,一斤隻要四文,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啊!”
“少幾個子兒我就全要了。”
各種各樣的叫賣聲、讨價還價聲不絕于耳。穿着粗布麻衣的婦人,又或是帶着絹花的年輕丫鬟穿梭在攤位之間,來來往往,稍不注意就撞着碰着,有些人賠個笑臉也就算了,有些卻不依不撓地要吵上幾句。
方竹小心護着懷裡裝滿雞蛋的籮筐,跟在秦大柱兄妹身後去交租攤子的錢。
來的路上秦大柱就跟她們說過了,在縣城擺攤兒必須得到專門劃出的地方,若是自己随意亂擺,輕則被罰錢,重則挨闆子。
不過租攤的錢也不算貴,方竹她們是臨時占用,隻需交兩個銅闆。
當然,方竹也看見有人一口氣交了好幾十文。這種就是要長期擺攤,來租個固定的攤位了。
交完錢,幾人在一年輕人的帶領下,找到自己的攤位。
不過方竹她們和秦大柱兄妹的沒挨在一起,中間還隔着好幾個賣菜的。
方竹放下東西,把搭背簍上的草席子鋪在地上,然後将菌子分門别類地擺放好。
“嬸娘說的沒錯,菌子的價錢都低了不少。黃絲菌隻有九文,枞樹菌、抹布菌八文,雞蛋菌這些量少,還有十二文。”去問價的方桃小跑過來,蹲在方竹旁邊也幫忙擺菌子。
“眼看這都要過季了,便宜些也正常。”
兩旁賣菜的大娘都在高聲吆喝,方竹瞧上一眼,清清嗓子也脆聲吆喝起來:“菌子,新鮮的菌子,瞧一瞧,看一看嘞!”
方竹以前常常跟着爹爹去集市賣貨,叫賣什麼的都是做慣的活兒,哪怕街上人來人往,也不覺得不好意思。
見有人從攤前走過,就舉起菌子滿面笑容的問:“大娘,看看菌子?新鮮着呢,價也不貴,拿回去炒肉煮湯都好吃。”
有人理都不理徑直走過,有人一問價又搖着頭離開,方竹始終都笑着,有時還好聲好氣地道一聲“慢走”。
“你這菌子怎麼賣?”有個頭發花白的老奶奶在攤子前站定,挎着竹籃子的手臂衣袖被拉上去一小截,露出帶着花紋的銀镯子。
方竹臉上笑容更盛,連忙給人介紹:“看您要哪種的,黃絲菌九文,枞樹菌和抹布菌八文,雞蛋菌芝麻菌貴點兒,十二文一斤。”
老奶奶彎下腰,在幾堆菌子裡各挑出一個看看,又放下,“貴了。”
嘴上這麼說,腳卻是沒挪開。
“奶奶,我們這都是市價,沒格外高喊,”方竹拿一個枞樹菌掰開,“您瞧瞧,多新鮮,都是才從山上撿的,爛了和長蟲的我們都沒要。”
“而且這泥呀枯葉子呀都擇幹淨了,您回去拿水泡一下就成,方便着呢。”
老奶奶剛才就是看這攤子上的菌子弄得幹淨,才停下來。她年紀大了,就喜歡吃些山珍野菜,知道方竹不願降價,也沒多糾纏,指着攤子道:“那黃絲菌和枞樹菌各給我來一斤。”
“好嘞!”方竹拿過空的小竹簍挂在秤上稱,看準後指給老奶奶看,“我這簍子一斤二兩,您看好了。”
老奶奶點點頭。
方竹這才往竹簍裡放黃絲菌,秤摸得多了,這手上都是有數的,一掂量就估計差不多。
“兩斤三兩,您是我們今兒第一個客人,多的這點兒就搭給您了。”
老奶奶在方竹提秤杆時就伸長脖子仔細盯着,知道方竹沒亂說。一兩雖不多,但是白得的,也讓人高興。
方竹把稱好的黃絲菌放進老奶奶筐裡,又趕緊稱了一斤多點兒的枞樹菌給她。
老奶奶心下滿意,爽快地數出十七個銅闆遞給方竹。
方竹接過銅闆,又問:“還有雞蛋您要不要?家裡十幾隻母雞,這些都是最近幾天才下的,沒壞的。”
老奶奶一聽,低頭看向籃筐裡的雞蛋。一個個白白淨淨的,沒沾着雞屎泥巴這樣的髒東西,都窩在谷糠裡,看着個頭均勻也沒有破損。
家裡還有兩個乖孫,每天雞蛋是少不了的。這麼一想,老奶奶就又蹲下身來,開始往籃子裡撿雞蛋。
雖然方竹說了雞蛋都是好的,但老奶奶還是十分謹慎,每個都拿起來看看,又在耳邊搖一搖。
方竹也不催她,就在一旁等着。老奶奶最後挑了十個雞蛋,又是十文錢到手。
方桃撐着錢袋子,看方竹把二十多個銅闆嘩啦啦倒進去,樂得合不攏嘴。
有了第一樁生意,後面就容易起來。
當然,也不是誰都和老奶奶一樣好說話的。總有那麼幾個貪便宜的大娘大嬸,硬要便宜點。
方竹一般都不會松口,遇到那實在難纏的,就意思意思少個一兩文,又或是多添一點,東西也賣得快。
就是這雞蛋菌和芝麻菌價高,一直沒人買,方竹還想着要不要便宜賣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