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恩不止一次聽朱軍師對他說起過,說景甯王當初雖然時常故意以各種理由來天策府刁難于他,卻從來刁難歸刁難,并不曾陰謀陽謀的以宵小之道陷害過他。時間長了,就是天策府裡的一幹将士們都察覺到了景甯王在故作嚣張的言行之下,對他李将軍存在的親近與示好,偏偏就是李将軍自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朱軍師這通話簡直就差是明着說景甯王恐怕對他有意了。
可李承恩卻真不認為景甯王會看上他,畢竟他自知自己五三大粗,與那類讨男子歡心的美貌面首天差地别,怎麼可能令景甯王對他有那方面的意思。更何況,他是真的對男子無意。
其實,他在入蜀之後,也有收到過景甯王差人千裡迢迢送過來的幾封書信。信上多為正經軍情的交流,以及向他請教用兵之道,但其中也經常會以親密的語氣提及一些兩人少時結交的趣事。往往對于這些趣事,李承恩就會不知道該怎麼回複。
他在護送明皇入蜀時,一路與叛軍交戰,曾在一次與敵将惡戰之時不慎被算計遭冷箭射入後心墜馬,雖得及時救治,卻在之後高燒了三天三夜,好不容易蘇醒後卻是前塵盡忘。
所以對于景甯王說的這一切,他是真的一點都記不得了。
大概就是因為他在回信中總是對于這些私事一言不予,漸漸的,景甯王也就不再派人送信過來,再加上戰事吃緊,又怎會還能有那麼多功夫差人送信呢?
隻是不曾想到,時隔多年後,等再次聽聞到與對方有關的音訊時,竟然會是這樣一個噩耗。
戰亂未平,英才卻身死婦人讒言,豈不可歎可惜。
幽幽一聲歎息之後,李承恩再擡頭看向蜀地這一片藍天,隻覺眼前陰霾遍布,風雨飄搖。他心底清楚的明白——
戰火塵嚣,帝星隕落,百年王朝,大廈将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