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想把自己拔回來的草整理後,就進了廚房煮晚飯。
隻是和平時不同,今天的晚飯除了泡菜還有一盤炒野菜。趙想留了一半,打算晚上送去牛棚。
作為徒弟,在師父有難時,他要照顧師父。
這還是趙爺爺跟孫兒說的,他很支持孫兒照顧張百草他們。
而且趙想給東西都有分寸,一直以來給的都是自己弄回來的食物。
至于紅苕這個是趙爺爺和趙奶奶一直堅持給的,倒不用趙想另外想辦法給主食。
趙想送的都是他上山下河找來的食物,因此哪怕分走一半,兩位老人也不會多說什麼。
他們一家三口吃一半,牛棚一堆大男人吃一半,不存在吃虧的想法。
等天完全黑下來,趙想背着用大樹葉裹着的藥草,端着用豬油炒的野菜去了牛棚。
“路上小心。”
兩老叮囑着孫兒。
“孫兒記住了,爺爺奶奶放心。”
趙想擺了擺手:“爺爺奶奶你們回去吧!外面冷。”
他已經來往趙家和牛棚很多次了,而且都是摸黑去的。
趙想甚至覺得自己的視力越來越好,雖然晚上看得不太清楚,但是他都能靠着感覺精準找到正确的道路。
“阿想。”
張百草在外面接應徒弟。
“師父,我今天的事你們聽說了嗎?”
趙想一來就問道,他今天的事可是村子裡的大新聞,好多人都在說他呢!
“聽說了,自學成才?”
張百草好笑地看着徒弟,把人領進了牛棚。
牛棚還是和平時一樣,晚上靠着火堂那點光照明。
“我這也是沒辦法了,以後肯定經常采藥,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被人瞧見了。比起以後被人說嘴找麻煩,還不如現在就把麻煩解決了。”
趙想理直氣壯地說道。
“這點做得很好。”
難得老人誇獎趙想,他也覺得趙想這做法好,把後續的麻煩提前處理了。
“我也是擔心會牽扯到你們,放出我自學醫術的風聲,以後就算替人把脈看病,也有個來處不是?”
趙想現在不能告訴大家,他的師父在牛棚。所以隻能暫時這麼處理了,等以後他師父平反了,他就能大聲告訴世人,他的師父叫張百草。
是一位很厲害的中醫,自己的醫術就是他教的。
“你做得對。”張百草對徒弟的做法表示了肯定。
現在他确實不好露面,更不能讓人知道他是阿想的師父。
徒弟說他現在不能出事,他的爺爺奶奶,還有師父和牛棚的大家,都要靠他養活呢!
是的,趙想把牛棚衆人的責任也背到了自己身上。
其實他隻需要養張百草就行,他是趙想名正言順,下跪磕頭的師父。可是趙想卻覺得,能被打成反動派下放到牛棚的人,都是國家需要的人才。
他愛國,他想着能救活幾個人,國家的發展是不是會更快一些?
他想到了那些屈辱,如果沒有這場動亂,他們的國家是不是會發展得更好一些?
趙想不知道,他隻知道多活幾個人,他們平反後發揮出的能力會更大。
所以趙想經常送吃的來牛棚,大家在他的照顧下,身體素質好了不少,出門都要抹煙灰隐藏他們氣色不錯的臉。
“嘿嘿,以後我會醫術的事,算是過了明路了。”
想想就高興,他也不怕被人去舉報了。
自己造勢,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在自學醫術,他爺爺去回收站找書都光明正大了許多。
問就是孫子需要,哪裡的書籍最多,當然是回收站啦!
那些不能見光的東西,都夾雜在醫術和課本中間,讓趙爺爺帶回了趙家。
還因為烈士父親的身份,他甚至都沒有被誰盤問。
家中有一個過繼來但很聰明的孫子之事,已經在他們鎮上傳遍了。
孩子向學,成年人隻會高興,又怎麼會阻止人家學習呢!
學醫好啊,一個能給人看病的醫生有多重要,農村最有發言權。趙家村的人知道後,還處處給趙想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