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光吃菜,當時能吃飯,可餓得也快啊!
隻吃菜,吃得人一臉菜色。
真想見過村子裡最窮苦的夫家,他們的臉色和沒來趙家之前的原主有得一拼。
紅苕能頂飽,可同樣吃多了燒心。而且家裡的人口多,自留地種的那點紅苕根本不夠吃。
因此他們家大多數還是拿菜頂,紅苕都是給家中的頂梁柱吃的,因為他們要幹活,不吃飽沒力氣做事。
趙想吃着油辣子拌的泡菜,覺得口中的飯味道都變得好起來了。
酸辣酸辣的,讓他忘記了菠菜和紅苕的味道。
“阿想,今天忙不忙?”
吃到一半,趙奶奶問道。
“嗯?奶奶有事你說。”
趙想擡頭看她。
“如果不忙的話,你去竹林裡幫我撿筍殼回來。”
筍殼除了做鞋底外,還是引火的好東西。
“好。”
趙想知道納千層底需要筍殼。筍殼上面有一層毛,家中的婦人先用火把上面的毛燎去,然後把筍殼撫平剪出合适的鞋樣。
再将一層筍殼、三十多層的棉布棉紗勻稱地疊在一起,修齊周邊,蒙上一層白布成形。
千層底做起來很麻煩,但是穿起來很舒服。
趙想腳上的鞋子就是正宗的千層底,爬山腳也不會痛,就是廢鞋。
趙奶奶做的鞋子在村子裡數一數二,不過她年紀大了,隻給家裡人做鞋子,年輕的時候還會接些單子,給家裡換錢或是換糧。
“我會找最大最好的回來,奶奶你撿合适的用,不合适的就扔到廚房引火。”
撿筍殼時要注意,不然皮膚碰到上面的毛會特别難受。
“好,奶奶就等着筍殼用了。”
趙奶奶笑着點頭。
趙奶奶年紀大了,撿筍殼需要在竹林裡尋找,而且村子裡的孩子也會去撿,她一個老年人不好和小孩子搶。
這個時候有大孫子出馬就方便多了,以前都是老伴去幫她撿回來,時不時聽到有孩子說老伴和小孩子搶筍殼。
她聽了心裡别提多難受了,可是納鞋底沒筍殼又不行。
“奶奶放心。”
趙想知道這事,是原主親耳聽到的。
以前的事趙想可以不管,可是以後再有人說爺爺奶奶,那趙想就不會跟他們客氣了。
既然大人不好去撿,他一個少年去撿總沒有問題吧?
再過幾年膠鞋流行起來,撿筍殼做鞋子的人就少了。
畢竟納一雙鞋子真的很麻煩,而且布鞋也很容易磨爛。相比之下,膠鞋就方便多了,更重要的是一雙膠鞋也不是很貴,大多數人都買得起。
早上去竹林還有不小的露水,筍殼也打濕了。
不過沒關系,撿回去倒在地壩裡晾一天就好了。
“爺爺奶奶,我出門了。”
背着自己的專屬背簍趙想便往竹林裡去。
“好。”
爺爺奶奶目送大孫子出門,直到看不到人影後,才回屋做自己的事。
趙想來到竹林,走了沒幾步鞋子就打濕了。
不過趙想早習慣了,看到又大又整齊的筍殼彎腰撿起來放進背簍裡。
蜀省的冬天沒什麼太陽,大多數時候都是陰天。
因此竹林比别的地方要暗,視野沒有外面的好。不過對于常年待在蜀省的人來說,這樣的天氣早習慣了。
偶爾竹林響起幾聲不明的聲音,趙想也沒有因此而被吓着。他知道竹林裡有竹鼠和一些别的小動物,發出響聲再正常不過了。
還看到地上有裂縫,下面必定有竹筍。晚點他帶個鋤頭進來,可以挖點冬筍回家吃。
他們這裡的竹筍可以吃,但是要焯水去掉苦味,不然竹筍的味道非常苦不說,還很難聞。
撿筍殼的時候趙想直接拎着上面的小葉子,這樣就不會被筍殼上面的毛刺到手了。
“趙想,你怎麼也來竹林撿筍殼了。”
沒一會兒,趙想就一群孩子碰上了面。
“怎麼,我不能撿?”
趙想把完好的筍殼放進背簍裡後,才慢條斯理地看着他對面的一群孩子。
冷冽的眼神中沒有一點情緒,顯然沒把對面這群孩子放在眼裡。不是他自大,他一個人能打一群孩子。
“……可以撿,當然可以撿。”
帶頭的孩子王被趙想的眼神一眼,不知道為什麼有點害怕,
“你不是過繼了嗎?怎麼還要撿筍殼?是趙奶奶他們不給你飯吃嗎?”
有孩子好奇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