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是羅伯特先生,他見勞倫小姐跑掉了,趕忙上前追趕,也許是礙于面子或者是受傷的腳踝很痛,羅伯特先生沒有奔跑,隻是快步走。
雖然監控時間沒有秒數,但實際上兩人出入宴會廳隻差了十幾秒。
不過羅伯特先生沒有追上勞倫小姐,勞倫小姐已經進了洗手間,他便想着在走廊裡等勞倫小姐出來,和她好好談談。
這個時候的光熙在拐角處轉入了電梯廳,沒有遇到去往另一個方向的羅伯特。”
“然後,9:29德萊拉小姐離開了宴會廳,她在洗手間的外走廊遇見了羅伯特先生。并……與他接吻。”有希子點了點自己的唇瓣。
“接吻?!”
“沒錯,羅伯特先生是花生過敏,因此不需要吃下三明治,隻要有一點帶有花生的食物進入體内……比如說,混入了花生醬的口紅。
花生過敏的羅伯特先生對花生味很敏感,如果是口腔中藏有花生醬,羅伯特先生馬上就會感知到。而有着口紅的香脂做掩護,就算是羅伯特先生,也大意了呢。”
男士大多會吃掉接吻對象的口紅,這點有希子深有體會。
似乎想到了什麼畫面,有希子的耳朵發起了熱。在臉上發燙之前,有希子連忙把心思放回推理上:“就在羅伯特先生出現急性過敏反應的時候,新醬來了。
聽到腳步聲的德萊拉小姐在拐角處确認了來者的性别後,匆匆把羅伯特先生拖入女洗手間,等新醬進入男洗手間後,再把羅伯特先生拖出來,擺在了靠近男洗手間的走廊上。之後,她在9:33分回到了宴會。”
“光熙小姐是從電梯廳進入通道的,從始至終都沒有去過洗手間走廊,她按照自己的步調回到宴會,時間是9:32分。
這樣看來,光熙應該是在德萊拉小姐把羅伯特先生重新拖出來走廊的時候走過通道的。”
“接下來就是新醬,他在發現了羅伯特先生遇襲後,第一時間去了電梯廳——那裡有上下電梯和逃生通道,萬一犯人走這條路的話,犯人就會逃掉了。
而在新醬去查看電梯廳的時候,情緒失落的勞倫小姐從洗手間出來了。
由于女洗手間的左邊是男洗手間,右邊是走廊的出口,勞倫小姐不會往男洗手間的方向多看、也就沒看到倒在地上的羅伯特先生,最終在9:35回到宴會廳。”
在有希子展開推理的時候,勞倫悄悄改變了站位,和光熙挨在了一塊。
比起一個有後台的模特,還是會殺人的模特更令她厭惡!
德萊拉沒什麼情緒波動,她譏笑出聲:“真是好笑的推理,暗夜男爵夫人也不過如此。你說的隻是一種情況罷了,從時間來看,這個「死亡之吻」是誰獻出的都不奇怪。”
這套時間太巧了,通道可以十幾秒就走過,也可以四分鐘走過。裡面可操控的餘地非常大。
誰都有犯案的可能。
“的确,我剛才說的,隻是以「德萊拉小姐是犯人」為結果的一種‘假設’罷了。”有希子表示贊同,“那支奪命口紅大概不在你身上了吧,甚至都沒帶來宴會。你早早的上完妝後,在路上還是哪裡就扔掉了。”
拉迪修大驚:“那,證據不就……”
混合了花生醬的口紅,是能将德萊拉小姐定罪的證物!
“證據還是有的,同樣也是口紅。”
有希子瞄了剛才去和警員借電話的兒子。
少年對她點了個頭。
有希子立刻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她拂了拂秀發:“德萊拉小姐,你嫁禍的舉動,出賣了你。”
“嫁禍?”拉迪修看向了攜帶過花生醬三明治的光熙。
“新醬發現羅伯特先生的時候,他面色潮紅、嘴唇發紫……一個剛剛和化妝女士接吻的男人,嘴唇怎麼可能是紫色的?男人是不會讓口紅留在嘴上的,但擦掉洗掉又過于失禮,所以他們會舔掉口紅,把口紅吃進肚子裡。
新醬打電話問過醫院那邊了,羅伯特先生的嘴唇上,有紫色的油脂。”
今日塗了紫紅唇釉的勞倫心裡咯噔一下。
“沒錯,在羅伯特先生倒下後,德萊拉小姐擦掉了羅伯特先生嘴唇上的口紅,并為他塗上了另一種口紅。當然,為了防止警方提取你嘴唇上的物證,德萊拉小姐你自己也換了種口紅吧。”
“也就是說,德萊拉小姐、或者說犯人身上,至少有兩種口紅。其中一種,沾上了羅伯特先生的唾液或皮屑組織!
至于扔掉……你沒有離開過三層,隻要進行地毯式搜索,警方總會找到蛛絲馬迹。德萊拉小姐,你真的确定,那支口紅上沒有自己的任何痕迹嗎?”
拉迪修擔憂的望了眼洗手間:“有希子,如果證據在廁所被沖走了……”
德萊拉小姐把羅伯特先生拖入女洗手間的時候,可是完全有時間毀滅證據的。
“這是不可能的。”工藤新一冒泡,打了個補丁:“德萊拉小姐犯案的時候,勞倫小姐一直在廁所的隔間裡。雖然她沒有目擊到,但同樣的,她也沒有聽到任何響動。”
“……”德萊拉知道,羅伯特是來追勞倫的,既然羅伯特還在走廊,那麼說明勞倫肯定在洗手間裡!
她怎麼能發出大聲響?萬一勞倫出來看到她……
有希子嗔怒地瞪了眼搶戲的兒子:“勞倫小姐沒聽到抽水馬桶的聲音,也沒聽到洗手台的水聲。而男廁,德萊拉小姐就更不确定裡面有沒有人了,所以證物……”八成還在德萊拉小姐的身上。
“呵、”
吐出一聲嗤笑,德萊拉彎腰從百褶的縫隙中抽出了與勞倫同款的唇釉。
工藤新一:“……”
女士禮服真的能這麼藏東西啊。
少年不着痕迹的瞥了光熙藏三明治的裙擺一眼。
德萊拉見警方虎視眈眈的盯着證物,諷刺的勾了勾唇角。
随後她松開手,任由它掉落在地。
“你們赢了,暗夜男爵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