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拂曉,天邊泛起魚肚白,薄霧輕籠着高府,杏雛領着莫氏母女,去了夫人院中複命。
一行三人緩步行于石徑上,露珠沾濕了鞋襪,莫母将昨日傍晚接生的驚心動魄娓娓道來。
莫母是為夫人的手帕交柳氏接生。
柳氏這一胎本應順暢無比,但在腹中胎兒即将降世之際,柳老夫人卻迷信吉辰,強行要求穩婆和藥婆施展各種禁忌之術,企圖控制天命。
柳氏翻來覆去痛了足足一個白日,腹中嬰孩胎動愈趨微弱。
終還是怕沒了孫子,柳老夫人無奈之下松了口,允準生産,可柳氏這時已是筋疲力盡。
藥婆和穩婆先前竭力延宕,手段頻出,此刻面對催産之難,竟束手無策,無力回天。
幸而柳氏有急智,遣心腹疾馳高府向高夫人求助。正值高夫人誕下麟兒,聽後忙派了莫母去相幫。
莫母抵至柳府,映入眼簾的是滿室哀嚎,她快步上前為柳氏診脈,六脈微弱,氣血兩虛。
藥婆與穩婆面露愧色,縮于牆角,無助至極。莫母疾步上前問詢前情,得知種種不當處置,眉頭深鎖。
她也沒再多耽擱,讓大廚房即刻熬了一鍋金玉滿堂福祿粥。
糯米泡好,大火燒開,小火熬至綿密。
再加入去核的紅棗、烤過的核桃仁,文火熬爛後放紅糖、生姜,輕輕攪拌至均勻。
最後倒入雞蛋花,一鍋金玉滿堂福祿粥便做成了。
其中紅糖、生姜是重中之重。
古訓雲:“血虛者,溫補為先;氣衰者,甘潤為宜。”紅糖溫熱,善補氣血,姜汁辛辣,助活血脈,二者合烹,恰為急救良方①。
待夫人用粥時,莫母又讓人抓了當歸三錢,川芎二錢,枳殼二錢,益母草一錢,白芷六分,火麻仁一錢,親自煎煮了元氣自生飲②。
一粥一飲下去,柳氏終是有了力氣,配合着莫母的催産聲,順利誕下麟兒。
其中之驚險和荒唐聽得莫婤頻頻蹙眉,言語間,她們已行至夫人院落。
隻見朱門半掩,雕梁畫棟間透露着莊嚴與靜谧。
莫母整肅衣冠,理了理莫婤的花苞頭,步入庭院。
院中幾株梅花傲立,一叢翠竹随風輕擺,數名侍女穿梭忙碌。
一位大丫鬟打扮的侍女迎了出來,笑容可掬,言語間滿是敬意:
“莫媽媽,夫人自晨熹便牽挂于您。您這一路風塵仆仆,實屬不易,請随婢來,夫人正等着。”
說罷,這大丫鬟拉過杏雛,笑着将莫氏母女往夫人正房中引。
“多謝秋塘姑娘了。”莫母昨日便對夫人院中四個大丫鬟具已熟識,對着秋塘微微欠身。莫婤亦是眉眼彎彎,對着她客氣地笑笑。
穿過三道屏風,一行人進了裡間。
空氣中還彌漫着淡淡的藥草香和醋酸,晨光透過半掩的雕花木窗,灑在高夫人身上。
她倚靠在床榻上,身後墊着幾層松軟的錦枕,未施粉黛,面容姿态尊貴又慵懶。
身着一件溫和象牙白色的長袍,上面以金線勾勒出祥雲紋樣,衣襟處還繡着幾朵金蓮,下擺微微開叉,很是寬松。
身旁候着另外兩名大丫鬟,憶梅和袖蓮。榻尾還立着兩個婆子,高夫人喚她們鄭媽媽和周媽媽。
見秋塘帶着莫氏母女進來,便對着她們點頭淡笑道:“順娘,終是回來了,我已聞爾等事迹,實乃功德無量啊”。
“夫人謬贊了。”莫母聞言,謙卑低首,攜莫婤依禮行拜後,緩步上前,為夫人診脈。
一番細究後道:“夫人初胎分娩頗費周折,身體耗損非淺,此後務必精心調養,切忌驟然滋補,以免适得其反。”
夫人聽罷,頻頻颔首。
昨日高大人求得高老爺舊交,今晨找來了禦醫把脈,其所言竟與莫母不謀而合。
字字珠玑,皆中肯綮,讓她心中愈發看重莫母。
思緒萬千,高夫人同莫母道:“順娘,能否屈就于府中數日,專司調理之事?若能成為我高府食客,更是吾輩之大幸。”
古代大戶人家常招攬才藝出衆者,尊稱“食客”,這一傳統始于先秦,鼎盛于漢唐,直至明清仍有延續③。
古代醫學尚未發達,懂得醫理藥性的醫者或修煉養生之道的方士,因其能夠治療疾病或傳授長壽秘訣,而成為權貴階層争相延請的對象。
穩婆與之相似,因而莫母有把握能成為高府食客,擺脫王二的糾纏。
見此邀請,她順勢應了下來。
二人相談甚歡,莫母同高夫人談及坐月子期間的諸多事項,高夫人與莫母商議之後将會給予她的待遇。
其間,莫婤靜坐一側,聚精會神聆聽二位長輩的對話,尤其對月銀的話題格外留心。
然,當她目光不經意間落在高夫人,高高隆起的腹部時,還是沒忍住,想了個話術,佯裝不解,天真地問道:
“夫人為何不束腰以塑形,如此腹部便不會顯得這般突出了!”
據莫婤平日裡觀察,隋朝女性日常穿着較為寬松舒适,但在正式場合已出現了采用束腰塑造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