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見高老夫人在滿月宴上多用了些,恐其不适,高夫人遂遣了杏雛去問候。
杏雛同高老夫人處的喜郝交好,吃瓜姐妹花相見,自是将府中衆人都八卦了個遍。
因着高老夫人處不常有勁爆瓜,今個出現了,喜郝是吃得明明白白。
今晨,府中素來端着人淡如菊人設的衛姨娘,突然來了老夫人處。
話還沒說上兩句,就猛地跪到了老夫人跟前,求老夫人讓她幫着夫人管家。
幸而,老夫人還沒老糊塗,仔細一問才知,她竟還沒問過夫人,這是要讓她腆着老臉去幫她要!
老夫人放權多年,自不會為個姨娘去奪了兒媳的臉面,就算這個姨娘是自己侄女。
更何況兒媳才生了嫡子,方出了月子,正是要整頓府邸,找人立威的時候。
前些個日子才懲治了劉姨娘,壓了張姨娘,誰知自己這最會裝的侄女竟也忍不住出來裹亂。
難道是得了失心瘋?
高老夫人想不明白,直直瞧着衛姨娘。
衛姨娘頂不住姑母盯白癡一般瞧她,便道出了始末。
因着隋文帝崇尚節儉,連皇帝日常都“所食不過一肉①”,下面大臣自也不敢奢靡。
而楊廣上位後,喜好大擺宴席,今年秋日去遊曆江都時,在船上時便日日同衆人飲酒享樂。到了夜晚,更是燈火通明,鼓樂之聲聞于數裡之外②。
這般風氣,引得衆臣子紛紛效仿。
高府正好遇上這節點,自要緊跟新帝意志,将滿月宴辦得轟轟烈烈。
衛姨娘自嫁入高府,還沒見過昨個那般氣派的陣仗,心向往之。
見到禮單冗長,亦有四色,但多為八色③,俱是翡翠琳琅、珠玉錦繡、水陸珍奇……念着若管家,定能細細欣賞,遂來求老夫人。
“你個豬腦子,别以為我不知道你盤算什麼,滾。”
高母聽罷,戳着衛姨娘腦門罵了她後,将她趕了出去。
莫婤吃完這瓜才知道,衛姨娘竟是高老夫人的親侄女,高大人的親表妹,算小功服,可沒出五服④。
又是個不要命的,近親結婚,她的苦日子也在後頭啊。
思及此,莫婤又在心中規劃起如何将婚前婚後、産前産後的科普,潛移默化地融進容煥閣。
還沒想到法子,便聽高夫人嗤笑一聲道:
“她也不是沒管過,一團亂麻,老太太是不想再給她收拾爛攤子了。”
見這段莫婤也不知道,杏雛拉着她到一旁輕聲八卦起來:
“衛姨娘才來就搶着管家,不會算賬還剛愎自用,被下人瞞着不知挪了多少錢去,最後都是老夫人給她補的缺,不讓她管了,她就端着一幅……”
吃完瓜,惆怅一番後,莫婤見午時将至,便想着給容煥閣衆人做些吃食。
念及要符合容煥閣的定位,莫婤決定做龍遊發糕。
又要用夫人院中的小廚房,雖此糕點無需衆人幫忙,但她怕見着衆人渴求的眼神。
便決定,也不等晚間容煥閣的結果了,先做了一籠定勝糕請她們。
待衆人細細品味着定勝糕,她就做起龍遊發糕來。
龍遊發糕的曆史記錄始于明代,據《龍遊縣志》記載:“傳明代民間有發糕,因風味獨特,制作精美,又音諧‘福高’,象征吉利,遂成節日佳品⑤。”
怕龍犯古代忌諱,莫婤便同衆人說是“蟠遊發糕”。
在細膩的米粉中裹入紅糖、豬油、火腿、甜醪糟等佐料,攪成糊糊。
在蒸籠内壁插上些竹簽,倒入糊糊,文火加熱至發酵。
之後再次加入甜醪糟,靜待發酵至滿籠後,大火蒸上半個時辰,直至發糕熟透。
因着開業大吉,莫婤還灑了些紅棗、青梅幹做裝飾。
小廚房衆人看着膨脹松軟的龍遊發糕,頓覺更餓了些,分明方才狼吞虎咽下定勝糕。
“祝大娘,燙!!!”
莫婤正用紗布包着,往提盒盤内裝,一扭頭見祝大娘又在偷吃。
“她個老婆子皮糙肉厚,燙不着。”
今個連豆腐西施,都被帶得戲谑起來。
一旁的羅婆子虎視眈眈,見祝大娘搶到了,正跟倪大娘炫耀時,趁其不備,螳螂在後般地從她手中奪了過來。
莫婤本就給她們留了一籠,見她們搶得這般起勁,隻輕聲告知了廚房其餘人,便蓋上蓋子,挎着提盒,勞煩趙媽媽幫忙送去。
自然,給趙媽媽也送了一盒。
捧着龍遊發糕進了夫人院中,繼續同她品糕點、吃酸奶、閑聊,打發時間。
因着隋朝隻有“蒸餅”、“糍粑”等物,從未見過發糕,趙媽媽剛到了容煥閣,方打開提盒,就吸引了店中的主顧們。
雖不好意思明着要,但那暗戳戳打量的目光因實在是多,亦讓衆人感受到了熱度。
一體态略顯豐盈,簪着翡翠細頭花钗的婦人,手中抱着一蝙蝠紋櫻草褓衣,四角還挂了辟邪的桃木劍和五帝錢。
她夫君跟在身後,雙手皆攜物,包囊累累。
一看就是才出月子,因着太久沒放風,在東市買瘋了的。
此時聞着龍遊發糕,她才驚覺肚兒中空落落的。
一上午走街串巷,這邊瞧瞧西域景,那邊看看舞獅雜耍,獨沒有買口吃食,填巴下肚兒。
念及此,突然就餓慌了心,還有些頭暈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