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甯高祖開國已有一百三十八載,曆經七任皇帝,王朝漸漸衰退,國力不比開國之初強盛。
先帝子息單薄,後宮嫔妃衆多,卻隻得了一子一女。直至駕崩時,幼子不過十歲,難當大任。
為保江山社稷,先帝臨終前欽定顧命大臣攝政。他沒有選擇德高望重的老太師,也沒有選擇門生遍布的丞相,而是選擇了年僅二十二歲的馮歸晔,還封了攝政王。
馮歸晔出身将門勳貴,祖上是開國時和高祖一起打江山的靖國公,高祖還加恩三代始降。雖說傳到馮歸晔身上已經隻剩下一個靖豫伯的爵位,到底有個好出身。
他本人亦是年少有為,十四歲便跟随父親一起奔赴戰場。兩年後靖豫侯戰死,年僅十六歲的馮歸晔一人撐起馮家,率領馮家軍抵禦雲羌的入侵,成為大甯舉國皆知的護國戰神。
幾年下來,馮歸晔不僅抵住了雲羌大軍,甚至還将疆域往外擴張了不少。打下赫赫戰功的同時,爵位也從伯爵一路升到了公爵。
如此軍功顯著,的确有資格擔當顧命大臣。
而先帝之所以選擇馮歸晔,也是有多方考慮。
首先,馮歸晔手握重兵。雖然過于年輕、資曆不足以服衆,但憑借手中的兵馬,總不至于底氣不足。
其次,馮家是将門。曾經馮家是個大家族,但經年征戰,如今已經凋零了,嫡脈旁支加在一起也不過兩手之數。
盡管馮家是勳貴,開國勳貴之間互相聯姻、關系盤根錯節,但百年下來也大都敗落了,馮家和文臣又一貫沒有太多聯系。可以說,雖然出身大家,馮歸晔卻也相當于是“孤臣”。
再者,馮歸晔年輕,文臣武将又向來關系不睦。馮歸晔攝政,必然會對上太師和丞相。
馮歸晔有“攝政王”之名、手握五十萬馮家軍,太師和丞相則有着累年經營下來的人脈、門生衆多,兩方平衡,互相制約,不至于有哪一方一家獨大、把持朝政。
先帝為了幼子思慮周詳,臨終前的安排已是盡量妥當。他唯一沒有料到的是馮歸晔的野心,然而隻此一點就足夠他一切安排都落空。
小皇帝剛登基,馮歸晔就利用軍隊将太師和丞相強行壓下。自此,朝中隻有他一人的聲音。
馮歸晔大權在握,以攝政王之身行皇帝之事,甚至于就連玉玺都在馮歸晔的攝政王府裡。真正做決策的人是誰,滿朝文武都心知肚明,龍椅上坐着的小皇帝不過是攝政王手中的傀儡。
從二十二歲到三十歲,整整八年,馮歸晔一直是大甯實際的主宰。他借口小皇帝尚未及冠,遲遲不肯放權;有保皇黨提出“成家立業”,他便因此一直拖着不讓小皇帝大婚。
流言四起,議論者衆,馮歸晔卻絲毫不曾掩蓋自己的野心。
他滿心權欲,對段氏皇室毫無敬意,唯一放在眼裡的隻有占據正統名分的小皇帝。即使段菱語貴為長公主、對他幾番求愛,馮歸晔也從來都沒有在意過她。
數日前,雲羌的國書抵達京都。雲羌新繼位的大汗欲要求娶大甯公主,與大甯永結秦晉之好,從此不動兵戈。
“從此不動幹戈”這話,馮歸晔當然不相信。但段菱語這個長公主在他眼裡甚至不比一個小兵尊貴,送去雲羌,換來哪怕隻能三兩年的短暫和平,也已經足夠。
因此,他毫不猶豫地下旨令段菱語和親。
馮歸晔太傲慢了。他不會想到,那個他從來沒有放在心上的長公主,在和親雲羌三年後,用那塊小皇帝賜下的“如朕親臨”的金牌騙開城門,帶着雲羌大軍一路南下。
最終,雲羌大軍圍困京都,亡國之際,馮歸晔和小皇帝自焚于宮中。他所有的功名利祿、權勢地位,全都付諸東流,連帶着野心一起,在熊熊燃燒的火焰中消失殆盡。
誠然大甯亡國是因為雲羌大軍足夠強大,但論實力甯軍也不遜色多少。馮歸晔手下幾十萬兵馬,和雲羌打了幾年都不分勝負,又怎麼可能在短短三年間突然變弱呢?
真正讓甯軍毫無抵抗之力的原因是雲羌來得太快了,以至于甯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根本來不及防守——而之所以雲羌一路勢如破竹,正是因為段菱語。
【根據資料庫數據顯示,73%的宿主會選擇接受段菱語的求愛,娶段菱語為王妃;15%的宿主會留下段菱語,不讓段菱語和親雲羌;4%的宿主會選擇殺死段菱語,消滅隐患。】
【不過,不建議宿主選擇最後一個選項。段菱語畢竟是大甯長公主、小皇帝唯一的血緣至親,如果無緣無故殺死她,即使是攝政王,也會遭到麻煩的。】
當然,也不建議宿主選擇第一個......系統·狂熱CP粉·001默默地想道,最合适的方式就是留下段菱語了,隻要段菱語不和親雲羌,雲羌大軍也沒辦法利用公主騙開城門。
【所以......宿主打算怎麼做呢?】001問。
【送她去雲羌。】夏歸晔不假思索地回答,【幾年後再送她和雲羌大汗一起去死。】
他的聲音很平靜,既不是惡狠狠的放狠話,也沒有絲毫恨意——然而正是這樣平靜的口吻,讓001的毛炸了起來。
原本懶洋洋地趴在男人腿上的狸花貓突然逃竄開來,幾下跳躍蹦到了角落的高幾上。
【這、這是生物本能!】001結結巴巴地為自己辯解,【都是新拟态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