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我們先下去吧。”胤礽拽了拽胤褆的衣袖,他有些不确定這個一根筋的大哥會不會聽自己的。通過這些日子的相處,胤礽發現胤褆就是個憨憨,做事情一根筋,也難怪長大後康熙會給他個直郡王的封号。
名副其實嘛。
“不行!”胤褆頭搖得像撥浪鼓,态度堅決,“下去肯定會挨揍的。”
“不下去也一樣會挨揍。大哥,你與我難道還能在樹上待一輩子嗎?”胤礽苦口婆心的勸告,意有所指地看了看胤褆的小屁股,那裡前幾天剛因為啟蒙原因被惠嫔揍了一頓。
“可是......”
胤褆為難地看着護在懷裡折斷翅膀的灰喜鵲,想到自己與太子弟弟若是丢下它不管後的悲慘命運,态度又變得堅決不少。
胤礽試圖想出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如今宮中孩子少,站得住的皇子皇女更少,隻是一個折斷翅膀的灰喜鵲,若好好與康熙說一說,未必留不下。可若為了個小動物同康熙叫闆甚至威脅,那結果就很難預料了。
“大哥,相信我。”胤礽抿抿嘴,說出那個即興起的名字,“孤不會讓小灰有事的。”
胤礽自稱為孤,便是以太子的身份作保了。
半晌過後,胤褆重重點頭。
他與胤礽排着隊,一個接一個從樹上滑下,一衆奴才緊提着的心也終于落了下來。二人剛落了地,康熙便帶着禦前侍衛到了。
二人連忙見禮:“兒臣給汗阿瑪請安。”
“安什麼安?!你們兄弟二人如此胡鬧,朕如何能安?!”
帝王怒氣不小,在場所有人當即跪伏在地,戰戰兢兢地承受着帝王的怒火。
胤礽一掀衣擺,率先跪地,“汗阿瑪恕罪,兒臣知錯。”說着,扯了扯胤褆的袍腳。
胤褆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也跟着跪地請罪,隻是他的一隻手是被在身後的。
“胤褆!你手裡藏的什麼?拿出來!”
被康熙的怒火驚的抖了三抖,胤褆縮了縮身子猶豫着要不要把手拿出來。
康熙面色一沉,胤礽便知要遭。
“汗阿瑪,是一隻喜鵲。”胤礽接口道,硬扯着胤褆掏出藏在身後的喜鵲,雙手捧着好讓康熙瞧清楚,“兒臣與大哥在禦花園玩時,看到小灰斷了翅膀落在草叢裡,本想着送它回家,沒想到已經找不到了,大哥這才小心翼翼地護着。”
“兒臣與大哥并非有意調皮胡鬧,惹汗阿瑪生氣。”
康熙深吸口氣,不為所動:“這是第幾次了?”
胤礽不說話了。
康熙轉目看向胤褆。
“回汗阿瑪,這是第十九次。”胤褆大聲道。
康熙一言難盡地看着憨傻的大兒子,很是懷疑他的腦部構造。他是真沒聽出來還是裝沒聽出來?
康熙面上表情太過明顯,胤褆皺了皺眉,胤礽一個沒注意,便聽他眉飛色舞地講述這段時間的豐功偉績。
“第一次,是兒臣爬到樹上想折枝梅花給額娘和太子弟弟;第二次,是兒臣聽說沙棘汁可以治咳嗽,才想着摘些沙棘果來送給太子弟弟;第三次......”
沒等胤褆把話說完,胤礽便沖上去捂住他的嘴。
“太子!”康熙咬牙看着一臉賣乖讨巧的胤礽,心中的火莫名熄了不少。說來也怪,胤礽此前雖有些調皮但尚算乖巧,可自從和胤褆湊在一起,他乖巧的太子便變了!
整日裡竄高縱低的一點儲君樣子都沒有!成天叫他找不到人!
簡直是豈有此理!
都是胤褆這個臭小子帶壞了他的太子!
“汗阿瑪!”胤褆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其他的他沒有看出來,但他看出帝王陰沉的面色,和咬牙切齒下喚的那一聲太子,他大吼一聲,手裡的小灰也不管了,身子一側緊緊抱在胤礽,整個身子擋在胤礽面前。
“汗阿瑪,您要打就打兒臣吧!爬樹是兒臣拽着太子弟弟一起的,與太子弟弟無關。”吸吸鼻子,身子抖個不停,“太子弟弟身體弱,受不得打,兒臣是大清的巴圖魯不怕打!”
“隻是汗阿瑪,”胤褆可憐兮兮得回過頭,“汗阿瑪等會打的時候能不能換個地方,不要打屁股?額娘前幾日剛打完,兒臣現在還疼着呢。”
“知道會挨揍你還這麼調皮?”康熙沒說打也沒說不打,他走上前看着已經挂上眼淚的胤褆心下好笑,“誰告訴你太子身體弱受不得打的?”
“兒臣自己看見的。”胤褆圈住胤礽的手臂緊了又緊,不肯露出半點能讓康熙打到的地方,“半月前,兒臣來找太子弟弟,就看到汗阿瑪在打太子弟弟,太子弟弟明明都哭了,汗阿瑪還不停手。”
話到最後,已是怨氣十足。
半月前?康熙回想了下瞬間想起什麼,沒好氣瞪着胤褆,“你能永遠抱着你太子弟弟嗎?你太子弟弟晚上可是要跟朕回乾清宮了。”
“等回到乾清宮,朕就狠狠地打。”
胤褆張張嘴,脖子一梗道:“兒臣能!”說罷,他側過眼看着一言不發的胤礽,“太子弟弟你别怕,今晚大哥帶你回延禧宮一起睡,到時候大哥再帶你去阿哥所,不怕汗阿瑪!”
康熙:???
帶回延禧宮?
保清你這麼說問過惠嫔的意見沒有?問過朕的意見沒有?
朕的太子,朕一手帶大的孩子,你說帶走就帶走?
美得你!
胤礽輕輕勾了唇,當胤褆撲過來把他緊緊抱在懷裡時,他清楚感覺他胤褆發涼的手掌和顫抖的身子。明明自己怕的不行卻依舊固執地護着自己這個太子弟弟,眼前的胤褆與記憶中幾次欲至太子于死地的大阿哥間的聯系突然斷了。
胤礽伸手輕輕回抱住胤褆,“大哥安心,我沒事。”他擡起頭看着康熙尋不見半分怒色的面容,費力把跟八爪魚一樣黏在自己身上的胤褆扯下來,拉着他一起面對康熙,又悄悄地與他咬耳朵,
“你瞧,汗阿瑪根本就沒生氣。我不會挨打的。”
胤褆雖然看不太出來,但這并不妨礙他給親愛的太子弟弟鼓掌叫好。
康熙垂下目光看着被丢在地上的小灰,歎了聲看向胤褆,“你若喜歡,便拿回去養着吧。”沒等胤褆謝恩,便聽他又道:“保清,你很快便要入上書房學習,你要養着朕不管,隻一條,不許耽誤了學習。”
“上書房?”胤褆重複了遍,側目看向身旁的胤礽,“太子弟弟也和我一起嗎?”
“你太子弟弟......”拒絕的話語沒說出口就對上兩個孩子滿是希翼的目光,康熙莫名一軟,“你太子弟弟還不到年齡,得等明年了。”
有了大概的時間,心裡也有了盼頭,胤褆掰着手指細細算了算離明年還有多久,便興高采烈地應了。
處理完兩個皮猴子,也不顧留在原地的胤褆是如何的望眼欲穿,康熙拎起胤礽冷漠地邁開步伐,大步向前。
&&&
昭仁殿
康熙坐在上首看着端跪在座下一言不發的胤礽,氣就不打一處來來。自從年前當着奴才的面揍過他一頓,他自覺已經很能克制脾氣,也會在旁人面前給胤礽這個太子留些面子,可造成的後果就是讓他越發的無法無天!
“兒臣知錯。”
不知過了多久,胤礽依舊端端正正地跪着,又恭恭敬敬地叩了個頭,面色依舊不變。
“把袖子挽起來。”康熙沉聲道。
胤礽抿抿唇,沒有動。
康熙冷笑一聲也不廢話,俯身一抱把胤礽放在暖炕上,而後不由分說地挽起他右邊的袖子,果不其然右臂上淤青了一大塊。
“怎麼弄的?”
康熙從抽屜裡取出化瘀的藥膏,輕輕塗抹在胤礽右臂上的淤處,便是如此輕柔胤礽也不可控制地抖了下。康熙冷冷看他。
再裝啊?你倒是再裝啊?
看你小子這麼能忍,朕還以為不疼呢?這不還是疼嗎?
半大的孩子學什麼大人,忍什麼忍?
疼字是不會說還是不認識?
“要不是朕發現胤褆抱你時你輕輕抖了下,保成是不是打算瞞着朕。”
雖是反問的意思,但康熙說的很是平淡。
胤礽沉默半晌,咬着唇輕輕點頭。
“保成啊保成,朕與你說了多少遍了。”康熙放下手中的藥膏,認真地看着胤礽,“你還小,不用承受這麼多。”
“你看胤褆,就很好。”
胤礽輕輕一笑。
換了個方向,用左邊身子挨蹭進康熙懷裡,悶聲道:“都是與汗阿瑪學的。”
康熙:???
“兒臣還小,日後路上不知還要遇到多少苦難,汗阿瑪也不能永遠護着兒臣。兒臣想着,若日後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困難,不如先忍下來,或先行示弱,日後等待時機再徐徐圖之。”
“就像汗阿瑪擒拿鳌拜一樣。”
胤礽目光閃閃,滿是崇拜。
提到擒拿鳌拜,康熙不禁想起那段時日——彼時因自己勢弱,雖已即大清皇帝位,但朝政大全都被鳌拜把持,他無力與之對抗,隻能先行示弱,慢慢積蓄力量,最終一擊命中。
康熙斂眉低眸,有些不高興地拽了下胤礽垂在身後的辮子,“誰與你說朕不能永遠護着保成的?”
胤礽啞然。他總不能說按照曆史的發展,未來某一日你是厭了我的。他不能把眼前康熙未做過的事情強加到他的身上,這對他來講并不公平,況且他也做不出這種事情來。
更何況,曆史上太子被廢的原因真真假假,指不定是這個太子有錯在先,也未可能。
胤礽呲着牙露出笑臉,“那可是說好了,汗阿瑪要永遠護着兒臣。就算以後有了其他的弟弟妹妹,也要護着兒臣,喜歡兒臣。”
康熙哼了聲,把胤礽往懷裡摟了摟,“朕瞧你一個勁地把朕往外推,朕還以為太子不在意呢。”
得,太子都出來了。
“哪有,兒子可在意了。”胤礽笑嘻嘻地往康熙懷裡蹭了又蹭,“除夕夜汗阿瑪陪了多久大哥,兒子就想了汗阿瑪多久。”
和康熙相處越久,對他的依賴也就越深。
“汗阿瑪,保成要永遠陪着汗阿瑪。”
胤礽仰起臉看着康熙。
“如此甚好。”康熙笑吟吟地接口,“既如此,那三日後的出宮便作罷了。”
胤礽:!!!
“兒臣很願意陪汗阿瑪去宮外走走。”
康熙一眼道破胤礽的小心思,也不戳破,屈指敲了敲他的小腦袋便算作罷。
“來,同朕說說,你這幾月來的成果。”看着胤礽驚訝的目光,康熙忍着笑解答,“南懷仁【5】這幾日可沒少到朕告狀,說太子每日必有十萬個為什麼等着他們,他們可是快要招架不住了。”
想到南懷仁一口帶有方言的滿語,苦着臉告訴自己他實在是解答不了太子殿下的問題,康熙便暗自發笑。
“汗阿瑪,兒臣也不想的啊。在研究地動這方面,,南懷仁師傅和其他欽天監的官員,他們都是兒臣的老師。兒臣有不明白的地方,自然是要多問問。”
“那你明白了什麼?”
“尚有存疑之地。”胤礽正了面色,一闆一眼地回答,“汗阿瑪放心,再給兒臣些時間,萬壽節前肯定能交給汗阿瑪。”
“這是要當做禮物送給朕了。”康熙算了算時間,還有差不多兩個月才到萬壽節。
“是,不過也非是兒臣一人的禮物,也是欽天監的大臣們送給汗阿瑪的禮物。”
“等你做出來再給他們請功也不遲。”康熙捏了捏胤礽臉頰上的軟肉,見他擺出的正經表情破功才滿足收手,“那朕可就拭目以待了。”
“兒臣絕不會讓汗阿瑪失望的!”
這日過後,胤礽徹底忙了起來,胤褆每每來找基本都會撲了個空,偶爾幾次撞上,胤礽也是匆匆而來再匆匆而去。胤褆也曾問過胤礽在做些什麼,胤礽如實答後并向胤褆發生邀請,在明白自家太子弟弟是每日紮進書的海洋中還要與一些大臣讨論他聽不懂的問題後,胤褆果斷拒絕。
胤礽笑笑,繼續每天忙忙碌碌。
在萬壽節前三日,胤礽把他與欽天監的大臣們合力完成的《地動的預防與自救手冊》呈到康熙的禦案前。
手冊中除了講述地動前的征兆,還講述了地動來臨時如何更快更準确的逃生;若是無法逃生,又該如何在現有的環境選擇合适安全的避難所;等候救援時該如何保持體力、如何求生等等知識,不一枚舉。
照胤礽原本想法,他還想在手冊中加入地動的形成等等原因,但招到欽天監數個大臣的反對,胤礽也不好以太子身份強行逼壓,本着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隻能作罷。但他也在字裡行間裡,透露出地動乃是自然現象,而非上天降罰。
康熙看完很是滿意,立刻召集六部官員入禦書房議事,直到太陽落山大臣們才漸漸散去。
萬壽節當日,由朝廷做主印發的《地動的預防與自救手冊》下發到全國各地,各地反響不一。
但這都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