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由衷地感慨道:“我見書上說仁義二字還覺得模糊,聽你這樣一說才曉得,原來仁義就在眼前,你娘就是仁義之人。”
喬安還不能明白這兩個字更深層的意義,聽黛玉贊他母親,他開心地笑道:“對呀,我娘就是!”
黛玉也笑了起來,她還有了新的想法:“我讀書比你快,往後你遇上不會的,一定要來問我,還有我爹,你不知道吧,他考過科舉的,還是探花,我能幫你去問我爹。”
喬安雖然沒有見過林如海幾次,但在他心裡林如海無疑是很厲害的,聽了黛玉的話他急忙點頭:“好啊好啊!”
話音才落喬安又反應過來:“可是林……姨父很忙的,他肯定沒有功夫。”
自來到揚州後,林如海幾乎日日早出晚歸,黛玉已經有幾日不曾見過父親了,她悶聲道:“我爹從前沒有這麼忙的。”
“哦。”喬安覺得自己懂了,“我娘也是,有時候她好久都不能回家,有時候她也能早些回來,等姨父忙完他就能早點回家來了。”
黛玉還沒有經過父親忙碌的日子,聽了喬安的經驗,便滿懷期待道:“好想要我爹快一些忙完呀!”
蘇梅和賈敏不放心孩子們,匆匆見了來人趕着回來,卻見兩個孩子正親近地坐着說話,二人對視一眼,都松了一口氣。
小孩子就是忘性大,這倒也不錯。
……
用過晚飯說了一陣閑話,蘇梅正要帶喬安回去,卻被賈敏拉住了。
賈敏看了眼正解九連環的兩個孩子,拉着蘇梅到裡間榻上坐了,小聲道:“妹妹既要同知府家裡打交道,總不能兩眼一抹黑,他家裡和他夫人家裡的事,我倒知道一二。”
蘇梅忙正襟危坐,同樣小聲問道:“多謝姐姐費心,姐姐都知道些什麼?”
“馮夫人是何知府的繼室,妹妹曉得吧?”賈敏道。
蘇梅有所猜測,她曾遠遠在街上瞧見過何知府,他的年歲瞧着與林如海相仿,馮夫人卻未滿二十,定然不會是元配。
見蘇梅點了頭,賈敏又道:“宣平侯馮老爺是沙場拼殺下來的老将,一身軍功掙得了這個侯爵爵位,與我們賈家倒是一般。”
不過宣平侯府發家比榮甯二府晚得多,兩家并沒有什麼交集,但因為同在京城,除了藏得太嚴實的那些,各家事大家差不多都清楚。
以武封爵的人家大多會選擇由武轉文,畢竟亂世用武将,治世就要用文臣了。由武轉文除了管教下一代好生讀書考取功名外,還有一招,就是結親。
賈家也是如此,榮甯二府的祖輩們不求子孫沙場掙功勳,而是企圖讓他們在科舉場上揚名立萬,可惜甯府雖出了個進士,卻出家修仙去了,旁人便再無可說的。
結親方面,榮府倒是有了個好姑爺,這個好姑爺不是别人,正是賈敏的丈夫林如海。林家當初也是武功封爵,到了林如海高中探花,林家便稱得上一句書香門第了,他如今又深受皇帝看重,前途不可限量。
馮侯爺将女兒嫁給何知府做繼室,就是想通過與書香仕宦之族結親,好讓女婿一家拉扯着馮家兒孫舉業。
蘇梅皺了皺眉頭,馮夫人說是中毒,其實是有人在她的日常飲食中加入了浣花草,此藥會使女子不能生育,且需長久服用才能時時見效。馮夫人掌管知府府内宅,能在她的眼皮底下下這個毒,加上馮夫人的反應,下毒之人除了馮知府蘇梅不做他想。
馮侯爺滿心期盼的這樁兩姓之好,恐怕隻是他的一廂情願。非但如此,他還害了女兒的一輩子。
賈敏又道:“何家雖是書香世族,到了何老太爺這一代卻已經沒落了,好在何知府有本事,一朝及第,将何家又拉了回來,于是何老太爺就滿心隻望着兒子将他們何家再度發揚光大,誰料……”說到這裡,她話中帶了惋惜,“何知府的原配雖是小門小戶的姑娘,二人卻伉俪情深,恩情甚笃,她一遭去了,隻留下一個女兒,何知府也無心再娶了。”
蘇梅疑惑道:“可我聽說何家除了大姑娘,還有一位二姑娘,馮夫人沒有孩子,這姑娘是……”
賈敏道:“大約是哪位姨娘生的。”
蘇梅冷笑,無心再娶,但納小妾姨娘不算娶。
“何知府無心再娶,何老太爺指望兒子振興家族,想必馮夫人是何老太爺逼着何知府娶的了?”蘇梅又道。
賈敏點頭:“正是如此,至于何老太爺因何選了這門親家,我卻不知内情了。”
蘇梅沉默了,原來如此,何知府不情不願地娶了馮夫人,他浸淫官場多年,自然知道馮家在打什麼主意,他不痛快了,就要讓馮家也不痛快,所以他遠遠地離開京城,又給馮夫人下了不能生育的藥,他就是要馮家的算盤落空。
“僞君子。”蘇梅不客氣地評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