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前侍衛得了令,連忙規規矩矩的站到隊伍末尾和老百姓們一起排隊買糕點去了。
但凡是跟在康熙身邊當差的禦前侍衛們可都知道,萬歲爺最厭惡的便是以接駕之名擾民,令百姓們無法像平日裡一樣正常的過日子。如今他們跟着萬歲爺微服私訪,哪裡敢在萬歲爺的眼皮子底下有半點兒放肆?
這幾個禦前侍衛就連自己身上八旗子弟的高傲以及平日裡在别人面前習慣擺的架子都收的幹幹淨淨,隻是那身兒料子精良的衣袍和過于精壯魁梧的身材還是讓他們看起來與周遭的百姓們格格不入。
但有康熙這位主子在場,要論他們這一行人裡與周圍的百姓們最格格不入之人,這些禦前侍衛們還真排不上号。
康熙身材高大,體态修長,面容俊朗儒雅,清貴不凡,一雙狹長的丹鳳眼溫潤如玉,深不可測,薄唇邊雖然總是習慣性的帶着一抹淡淡的淺笑,但卻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态度,令人在他面前不自覺的便矮了一頭,膽子小的甚至不敢直視康熙那雙深邃的眼睛。
此時康熙雖然隻穿了一件褐色暗紋長袍,外罩石青色外褂,腰間隻系了一塊墨玉竹紋佩,遠不如康熙平日裡穿着的帝王常服、帶的龍文玉佩精緻華貴,但那身兒衣裳的料子一看便是上好的,剪裁做工也十分精良,隻怕尋遍整個吳縣也找不出一個能做出這樣衣袍的裁縫鋪子,因此,康熙隻是靜靜地站在街上,什麼都不做,也足夠引人矚目了。
即便是微服私訪,康熙也沒打算事事皆親力親為。
隻不過為了買幾塊還不知道好不好吃的點心饽饽,康熙本不打算親自去排隊,便在福滿堂附近不遠處挑了一間涼茶棚子,先用折扇掃了掃長凳上的浮灰,而後便坐了下來,點了一碗涼茶解渴。
待圖海用銀針試過涼茶之後,康熙便一邊喝着涼茶,一邊看着不遠處還在不斷變長的隊伍,臉上帶着清淺的微笑,有一搭沒一搭的和茶鋪裡的夥計打聽起這間福滿堂點心鋪子來。
小夥計不過十五六歲的年紀,從來沒有見過像康熙這般體面尊貴、氣勢不凡的茶客,緊張的連手腳都有些僵硬起來,為康熙續茶的時候将茶水都倒到了碗外。
原以為會受到嚴厲責罵的小夥計見康熙仍舊面帶淺笑,并沒怪罪于他,這才放下心來,就此認定這位貴客必定是一個心胸寬廣似大海的大善人,而後便打開了話匣子,絮絮叨叨的将他知道的那些關于福滿堂點心鋪子的事情一股腦兒的都告訴給了康熙。
“這間福滿堂和西市上那間祥豐齋都是一個東家開的點心糖水鋪子,裡面賣的點心糖水可好吃了!尤其是兩家鋪子裡每日限量售賣的那幾樣兒甜點,簡直好吃的不得了,若是來晚了,可就買不到了!”
“貴客有所不知,今兒個福滿堂門前排的隊伍還不算太長呢!不過話說回來,隻要到了鋪子裡限量甜點售賣的時候,這遠近的食客們哪一日不是這樣大排長龍的排隊來買?平日裡比這隊伍還長的時候可多着呢!”
康熙笑了笑,疑惑的問道:“排這麼長的隊,還要等上這麼久,那些排了半天隊卻又買不到點心的食客們難道就不會生氣動怒、甚至遷怒于店家麼?
店家為何不能多做一些點心糕餅,何必非要限量出售,若是可以多賣出一些他們不是也能賺回更多的銀子麼?”
小夥計撓了撓腦袋,笑着解釋道:“起初還真有不少食客對福滿堂限量售賣點心甜品這件事情非常不滿,但之後才知道原來這些限量售賣的甜點都是出自于一位師傅之手。
福滿堂和祥豐齋裡也有其他做糕餅點心的師傅,但他們的手藝和這位巧手師傅相比,可就差得太遠了!據鋪子裡的掌櫃說,其他師傅就算照着巧手師傅親手寫出來的食譜做,也做不出味道一樣的點心的。
人家掌櫃的說的也就是實在,巧手師傅一個人、一雙手,能做多少糕餅點心?總不能讓人家沒日沒夜的做點心吧?
人家東家做生意又實誠,絕不做以次充好、欺騙食客的缺德事兒,所以才迫不得已琢磨出來了這麼個限時限量發售的點子。話說開了,大多數食客也就理解了。
況且,大家都知道這兩家點心鋪子的東家是個大善人,每逢天災人禍,還會設粥棚接濟貧苦百姓,鋪子裡的點心糖水也賣得很便宜,就連那些限量售賣的甜點也沒有加價一個銅闆,所以,大家還有什麼好鬧的,如果想吃限量售賣的點心糖水了,還是要去乖乖的按規矩排隊吧。
即便有人排了隊以後買不到,不過抱怨兩句,也不過是一時的氣話,沒過幾天不還是照舊饞這一口兒,乖乖的回來排隊麼!”
康熙眼中閃過一抹驚異之色,小夥計的話讓他越發好奇兩件事,一是這兩家點心鋪子的東家究竟是何人?二是這鋪子裡限量售賣的甜點到底能有多好吃?
康熙被小夥計的這番話勾起了興趣,還親自帶着圖海走到了排隊的隊伍前,直言詢問掌櫃的能否以十倍高價不排隊直接購買鋪子裡限量售賣的點心,掌櫃的卻禮貌的婉拒了康熙的提議,康熙倒也不惱,卻對這家點心鋪子背後東家的身份更多了一層疑慮。
倒也不能怪康熙疑心重,隻因康熙此次南巡路上便遇見了各種精心設計的騙局。
起初康熙本以為自己看到的是百姓們安居樂業的繁榮景象,後來才知道眼前淳樸善良的老百姓其實都是由那些官宦商賈家裡的仆從家丁們假扮而成的,而他所以為的國泰民安不過是這些人拿錢辦事,按照那些地方官員們提前準備好的話本子,故意演給他看的一場戲!
得知真相的康熙險些氣炸了肺,頓時雷霆震怒,将主謀的封疆大吏劈頭蓋臉的痛斥了一頓,連降三級,将那些涉事的地方官員們一撸到底,永不錄用。
這一番折騰,讓康熙險些鬧出了将魚肉百姓的貪官污吏當作清正廉潔的能臣幹吏賜其加官晉爵予以褒獎的荒唐事,自此以後,康熙便格外警覺,不再輕易相信他在民間微服私訪的時候所見所聞的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