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茶館裡品茶的時候,聽見有幾個人議論說蘇州織造可是一個肥差,李大人既然能夠有本事接駕,讓皇帝住在他們家,一定要花不少錢出去。
另一個人卻笑道:“這有什麼,不過是将皇家的錢往皇上身上使罷了!李大人又不是個傻子,就算家裡再有錢,也不是這麼個花法。”
還有幾個人在旁邊誇口說曾經去過李家西府,還說那西府的園子漂亮得像是那仙宮似的,估計皇帝老子住的紫禁城也不過如此。
康熙皺了皺眉頭,輕笑一聲,對圖海和圖裡琛道:“李煦這小子住的西府當真有這麼好麼?咱們也一起去瞧瞧吧。”
康熙與李煦從小一起長大,關系自然要比旁人親厚,但康熙這些年來獨掌朝中大權,龍威日隆,即使是跟在康熙身邊伺候多年的禦前侍衛、宦官與近臣自從親眼看着康熙以雷霆手段出其不備的鏟除了權臣鳌拜、平定了三番叛亂之後,也對康熙日益敬畏。
但康熙心裡也有一杆秤,熟讀史書的康熙深知朝堂之上不可能做到絕對的清如水、明如鏡,水至清則無魚。有些時候,他也需要利用大臣們之間的矛盾制衡朝堂。
就像康熙明知道明珠有時候會收受一些賄賂,但卻依然看重他的才幹,将他留在朝中,以免讓索額圖在朝中的勢力一人獨大。
而且,康熙對于從小跟在他身邊的人還是有一份眷顧的。隻要他們沒有做出令康熙深惡痛絕之事,即便有時候犯一些小錯,康熙頂多不過是敲打他們幾句,或是小懲大戒一番也便揭過此事了。
在康熙眼中,這些人偶爾犯些錯誤并不打緊,他更加看重的是這些人對他那份絕對的忠心。
康熙想着若是此番到了西府,發現李煦府裡奢侈糜費,确有僭越之處,隻要李煦肯好好的向他認個錯,他便教訓他幾句,讓他改過來也便罷了。
既然康熙想要看到他平日裡以皇帝身份難以看到的真相,康熙此番前去李府自然沒打算以皇帝的身份去。
如果他穿着龍袍前呼後擁的過去,康熙相信那他就什麼真相也看不到了。
自從上次在吳縣知縣縣衙門前,康熙突發奇想用了一次禦前侍衛領班圖裡琛的腰牌以後,康熙發現圖裡琛的身份很是好用。
于是,這一次康熙隻帶着圖海和圖裡琛、德楞泰三個人走到李府西府的大門口的時候,仍然掏出了圖裡琛的腰牌,自稱是禦前侍衛領班圖裡琛,奉聖上之命前來找李煦有要緊事。
守在西府大門前的小厮見了康熙拿出的禦前侍衛領班的腰牌,頓時被唬了一跳,一邊向康熙行禮,一邊着人立即去将府裡的兩位管家郭茂與湯踩柱找了出來。
郭茂和湯踩柱一路小跑趕到大門口,看見康熙便不由自主的覺得自己的兩腿發軟,趕忙滿臉笑容的過來上前行禮,向康熙解釋道:
“我家大人奉聖上旨意出城辦差去了,約莫小半個時辰便能回來,我家大人臨走之前早有交代,若是皇上差哪位大人來找他,便請大人們先到書房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