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說高度夠了,動作都到位,就一定可以順利過杆。比如說卡薩林就是。
作為現役最佳四人之一,他的技術動作當然是沒有問題的。卡薩林今天的四次失敗中,隻有兩次是出現了失誤,另外兩次試跳,動作、高度都沒有問題,但就是沒有過。所以說撐杆跳的“發揮”也挺玄乎的。
因此,盡管5米78的第一跳失敗了,沈應也沒有太在意。
當然他确實會有一點點遺憾,畢竟這一跳離成功真的隻差了一點點。但更多的,這次的失敗反而讓沈應确定了“發揮好的話我應該是能跳過5米78”,給他建立了信心,讓他對于接下來的第二輪試跳更有把握了。
5米78的第二跳,伊格納季耶夫沒有再“故意失誤”,很輕松的跳過了橫杆。
不知道是今天狀态好還是怎麼,沈應感覺伊格納季耶夫也還挺穩定的。
僅有的兩次試跳失敗,一次是故意失誤,另一次也是已經成功過杆之後硬是一挺胸把橫杆給撞下來的。除了這兩次說起來很讓人無語的、說不定可以入選搞笑體育視頻錦集的失敗以外,他居然(勉強也能算是)和貝茲魯科夫、羅斯托一樣保持着極高的成功率。
卡薩林被安排在伊格納季耶夫之後。
但他一直坐在休息席上。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起身去助跑道前。
沈應看見他走到裁判席,好像在跟裁判交流什麼。過了一會兒,裁判宣布卡薩林選擇了申請免跳,直接晉級下一個高度。這樣一來,猝不及防的就輪到了沈應。
因為卡薩林突然申請免跳的緣故,讓沈應也開始有一點猶豫,要不要在5米78的第二輪試跳申請免跳、直接晉級到5米83的比賽。
免跳并不是隻有這一高度試跳前才能申請。除了決勝冠軍時不允許之外,基本上随時都能申請免跳。隻不過,如果在經過試跳失敗後再申請免跳,本高度的失敗次數會延續到下一高度。
簡單舉例來說,如果沈應第一輪試跳就申請了免跳,到下一高度、也就是5米83,他仍然擁有三次試跳機會。但如果他現在申請免跳,雖然同樣可以憑借免跳晉級下一輪,然而,因為沈應在5米78有過一次失敗試跳的緣故,5米83的高度,他就隻剩下兩次機會。
以此類推,假如沈應5米78的第二次試跳也失敗,在這之後感覺“搞不好第三次試跳也無法成功”,因此選擇申請免跳,這樣一來,他在5米83高度就隻剩下一次機會——不可謂不是“背水一戰”。
所以,想憑借免跳晉級當然是越早申請越好。如果等到失敗後再申請,不僅增加了總試跳次數,也會使下一個高度的試跳次數相應減少,是沒辦法的時候才使用的下下策。因為機會減少,即使這樣晉級,下一高度也未必能夠成功。
免跳隻能讓選手晉級,并不意味着選手一旦申請免跳就可以獲得該高度的成績。
打比方說,如果沈應這會兒選擇申請免跳,到此為止,他本場比賽的成績依然是他最後一個順利過杆的高度,也就是5米73。
假如他在5米83的時候成功——在隻剩兩次機會的情況下——那麼,他的成績自然而然就更新為5米83。但如果沈應在5米83也失敗,并不會因為他在5米78這一高度申請免跳,而使最終成績定格在5米78。
一言以蔽之,免跳隻是通行證,最終的成績還要自己實打實地跳過橫杆才可以。
考慮到這一點,沈應猶豫了一會兒之後,就做出了決定。
沈應選擇不跟随卡薩林的腳步申請免跳。
他對自己現在的實力很清楚。
5米78他還有可能達到,5米83就純粹要“聽天由命”了。與其在5米78的高度申請免跳,最後5米83兩次失敗、隻得到5米73的成績,還不如在5米78的時候拼一把。
沈應提着撐竿走到助跑道前,簡單的活動了一下身體、做了一些熱身後,開始了自己5米78的第二次試跳。
這并不是一次成功的試跳。
最開始,沈應調整好狀态、準備助跑的時候,很不巧碰上了男子100米短跑的決賽。
解說員熱情地介紹着每一位進入決賽的選手。觀衆們顯然對百米飛人大戰抱有極大的興趣,決賽也确實讓人興奮。因為速度更快,男子100米決賽甚至比之前在5米68高度時的女子100米決賽更引人注目。每有一個選手出場,觀衆席上都會爆發出陣陣熱烈的掌聲——這極大地幹擾了沈應,打亂了他的節奏。
索性他還沒有正式開始這一跳,而百米比賽也就十秒,沈應幹脆選擇了等待。他站在原地,一直等男子100米決賽結束後、觀衆席上的聲音沒那麼大了才開始助跑。
不過,調整好的狀态被打斷,還是對沈應産生了一定的影響。再加上沈應助跑途中,本場比賽的男子100米冠軍慶祝時剛好跑到了撐竿跳所在的田賽場附近,他興奮的歡呼聲格外響亮,甚至還唱起了歌,又對沈應造成了一些幹擾。
因為這些原因,沈應這一跳發揮得不太理想。比起5米78第一次試跳時隻是肩膀蹭到橫杆、差一點點就能成功,這次沈應幾乎是完全壓在了橫杆上,整個跳躍高度就不夠。
這一跳的失敗,說實話确實存在一些外部因素,因此多少會讓人有點不甘心。
而且……
沈應從海綿墊上爬起來,臉上的神情很是緊繃。
這一跳失敗,意味着他隻剩下最後一次機會——不僅是5米78高度的最後一次機會,也是整場比賽的最後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