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貴妃用勺子舀了水遞到陛下唇邊,就見陛下嘴緩緩張開,張得越大,嘴唇抖得越厲害。牙齒磕上勺子,高貴妃眼瞧着勺子被他磕出了一個缺口。白色瓷片順着勺子的水一同進了陛下的嘴裡。
高貴妃心驚膽戰瞧着,見陛下咽下去,也沒任何不适後,适才放下心。
高貴妃聲音輕輕柔柔傳來:“陛下,臣妾聽聞朝臣們提議太子監國?陛下如何想?”
陛下搖個頭都能抽搐半天。
“臣妾比誰都更了解陛下為何不答應,臣妾和陛下一條心呢。”高貴妃歎口氣,“可今時不同往日,陛下如今無法上朝,要是這幾日陛下身體能痊愈還好說,就怕陛下的身體還需調理一陣子,那大臣們着急也在情理之中。畢竟許多朝政還需要人幫着陛下處理的。陛下以為呢?”
陛下憋紅了臉,才忍着不咬到舌尖,囫囵吞棗道:“不……不行。太子他……他身體不行!”
陛下還是怕,一旦太子登位,那太子活不了兩年,到時高騰必取而代之。他必将成為遺臭萬年的千古罪人。
陛下含糊不清,又說:“汝……王,讓汝王進京,朕……要見!”
汝王?!
陛下話沒說全,但高貴妃知道陛下要見汝王是為什麼。
汝王是陛下唯一親弟,隻因跛腳,被先皇視作不詳,自小送出宮外養大。比起膝下寒酸的陛下,汝王可是生了十八個大胖兒子。
汝王世子青岚不僅龍章鳳姿,還聰慧靈敏,被當地譽為神童。當地百姓不少還惋惜,要汝王當了陛下,青岚世子就是太子,那他們老百姓的日子肯定好過得不得了。
陛下擺明了甯願不要自己親兒子當太子,也要扶持别人家的兒子。
高貴妃眼底閃過寒芒,轉而又笑開,隻作聽不懂:“陛下是說讓大臣們好好教導太子?放心,臣妾也會督促的。陛下不知,太子如今和從前可不同了,太子長大了。”
陛下瞪着銅鈴大眼瞧高貴妃,一張臉憋成了紫紅色,手指指着高貴妃,一個字吐不出來。
高貴妃瞧着桌幾上破了口的勺子,想着要不要再給他喂幾口水。
就在這時,陛下開始咳嗽,一聲比一聲激烈。
高貴妃忍着惡心,取出帕子遞到陛下唇邊,結果陛下沒接,她剛打算起身讓開,讓宮婢來接替她。随着陛下一聲劇烈的卡着痰的咳嗽,高貴妃隻覺帕子一熱,她竟瞧見滿帕子的猩紅,而猩紅中還帶着半塊小拇甲蓋大小的瓷片。
她下意識手指收攏,将帕子拽在手心,又和宮婢道:“陛下吐血了,快請禦醫!”
禦醫診斷告知,陛下的病更嚴重了。
陛下話說不了,字又寫不了。關鍵還吐了血!是個人都要懷疑陛下是到了彌留之際。
這種情況下,按以往慣例,那當然是太子順理成章監國。一旦陛下駕崩,太子理應順理成章登位。
陛下病重,太子自當要去侍奉陛下。
太子到式乾殿時,就見陳縣公和光祿大夫幾個陛下的心腹大臣正吵吵着要見陛下,但不知為何,門口站着一排的禁衛軍和諸宮人,攔着不給他們進。
衆人見到太子,忙求太子:“太子殿下,我等要見陛下,怎的就不能見了?貴妃憑什麼不讓我等見陛下?”
太子看向陛下的随侍卓公公:“這是母妃的意思嗎?”
卓公公恭敬回話:“禦醫說陛下喜靜,盡量别打擾到陛下,貴妃娘娘這才下的令。”
太子又問衆臣:“敢問諸位大人有何事要見陛下,本宮可代勞。”
陳縣公等人當初是站陛下一邊,極力反對太子的。如今,要不是尚書令和左相他們堅決擁護太子,他們人寡不敵,必然是堅決反對的。
且不論高騰有沒機會,就說當初他們一意孤行反對太子,又得罪了高貴妃,等到太子登位,高貴妃成了太後,他們保不準就要被穿小鞋,這官場遲早混不下去。
早在之前,第一次傳出讓太子監國的消息時,他們這群陛下的擁護者就聚在一起讨論過。陳縣公就說起半年前,三皇子去世後不久,陛下和他說的話。
當時高貴妃還沒有懷小皇子。陛下說要過繼汝王世子。這事在貴妃懷孕後,自是無疾而終。
如今高貴妃小産,小皇子不保,太子天資一般還病弱,陛下定然不會同意太子。陳縣公就想問問陛下是幾個意思。
但陳縣公帶着幾位大臣,來了好幾次,都被陛下不宜被打擾為由拒之門外。
這幾日,陳縣公越想越不對勁,就聯合了朝中更多的大臣,來堵式乾殿的門。這回他們打定主意,不見到陛下絕不離開!
聽到太子說要代他們傳話,陳縣公他們當然不能同意啦。他們和太子可是仇敵,總不能告訴太子,他們想說服陛下扶持汝王世子,好替換掉他這個太子吧。
陳縣公等人便當下拒絕,隻說:“多謝太子殿下,但不必了,老臣等有要緊事想和陛下親口說。還請太子殿下和他們說一說,容臣等進去片刻。老臣等隻需半炷香即可。”
莫驕聽到這話,轉頭又看向卓公公:“半炷香也不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