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院中,青岚世子回頭問追在自己屁股後的汝王:“父王可知三皇子是如何去世的?”
汝王不清楚青岚世子怎麼突然問起三皇子,他們不是在讨論陛下的死因嗎?但他仍舊将三皇子如何死的一五一十說了。
“父皇是說當時太子和三皇子在一起?”青岚世子震驚到聲音都有了走調,又迅速冷靜下來,“那怎知就不是太子殺的三皇子?”
汝王愣了下,心想他怎麼知道嘛。但想想也知道不可能啊。
汝王解釋:“三皇子可比太子高半個頭呢,又身強力壯的,太子不可能的。再說當時是三皇子邀請太子去荷塘玩的,要真是太子幹的,以陛下偏心眼的程度,肯定得給三皇子報仇啊。”
青岚世子沒再反駁,他轉而又問:“高貴妃腹中小皇子是如何沒的?”
汝王表示不知。但他有小小聽說:“貌似中了毒。但據說小皇子胎死腹中好幾日都沒發現,要是中毒,又怎可能隻對胎兒造成影響,高貴妃的身體卻沒事。本王問了府醫,府醫說不是中毒的可能性比較大。本王猜,最有可能就是那毒婦年紀大了,身體不行。”
青岚世子繼續問:“父王能否再和兒臣說說高郡公?兒子之前聽說,是陛下要趁着朝會偷偷抓高郡公,高郡公才逃的。這消息準确嗎?”
汝王點頭:“沒錯。要不然高郡公又不是傻的,自立為王要兵要錢,還活得像過街老鼠一樣。就算謀反成功了,也得背上弑君逆賊的罵名。他控制太子,或是控制小皇子,做權勢滔天的攝政王多好。”
青岚世子:“也就是陛下的風聲走漏了,才被高郡公連夜逃脫的?是高郡公在陛下身邊安插了眼線?”
汝王還沒回答,世子又立時自己反駁:“不可能,高貴妃和高郡公鬧掰的那日起,高貴妃定然清除了高郡公放在宮裡的眼線,才計劃動手的。不對,還有一個眼線。”
青岚世子問:“父王可知高郡公逃跑前一日,或前兩日,太子有沒找過高郡公?”
汝王驚奇:“你怎知太子有給高郡公送過燈籠?”
青岚世子覺得自己發現了天大的秘事。誰也不知道,可他發現了。
要隻是一個巧合,那也許隻是巧合。可接連發生這麼多事,要再說是巧合,那才是牽強。
三皇子死時,剛好和太子在一起。高貴妃小産時,剛好太子也在。高郡公逃跑前夜,剛巧太子給送了燈籠。還有陛下死時,又剛巧太子親手喂的粥。
青岚世子覺得事情有些棘手了。要太子真是個傻太子,他們汝王府可以什麼都不用做。但太子要不是,那等到太子登位,勢必會從汝王府下手。
他們必須得先發制人才行。
如今陛下剛駕崩,太子也還沒來得及登位。皇城正是内亂薄弱時刻,時機剛剛好。
而要是錯過此次,汝王府危矣。
青岚世子沖汝王道:“父王,兒子想您能和響王合作。”
...
隋皇十年初冬,隋皇駕崩。
隋皇葬禮及太子登位事宜,一時讓整個皇城陷入了忙亂中。
趁此時機,比之往常更多的反叛組織及盜賊偷進京都城鬧事,更有打着“為民請命”旗幟的民間義士聯合起來試圖一舉攻破皇城。
就在京都城人心惶惶之際。響王帶着嶺南十萬兵進了京都城。
當大家以為響王也是來搶奪皇城時,不曾想響王将毛賊和所謂的義士趕跑後,在城門口下跪,親向新皇叩頭,并表忠誠。
太子不僅親自出來迎接響王,還親自将人攙扶起,一同并肩邁入皇城内。
有響王守皇城,之後一切都很順利,隋皇下葬皇陵,太子登位,改年号驕皇。
驕皇一年春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