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葉芸緊趕慢趕終于在九點差兩分鐘的時候,沖進了辦公室。
不管生活怎麼樣,這個班倒是雷打不動得上。
葉芸極限到達,松了一口氣,心剛放松,手機突然震動起來,吓了她一跳。
是來了一條短信。
這年頭發短信的人不多了。
她打開一看:
“你好我是陸科,是肖阿姨給我你的号碼,說是要我給你打電話,因為我們沒見過面嘛,我也一下不曉得說什麼,就先給你發個短信。”
發信息的人赫然是“肖阿姨小陸叔叔”。
葉芸沒有太激動。
她被前一輪相親局創飛,有了心理陰影。看到這條信息,竟然有點心煩,這意味着又是一輪敷衍客套,大概率沒有結果的“認識認識”。
但怎麼辦呢?
還得硬着頭皮上。
葉芸調動情緒,用很誇張地高漲的語氣回了信息:“哈哈,你好~”然後把手機一扔,埋頭紮進一堆工作裡。
不知何時,她的字典裡哈哈替代了呵呵,成為禮貌的結束用語。
不過對方不知道,很快回了信息:“本來想加你微信的,但是你的号碼好像不是微信。”
葉芸把微信号發過去,雙方加了好友,對方微信名就叫“陸科”,是本名,有點兒特别。
兩人約好晚上再聊。
葉芸其實很不耐煩跟不認識的人尬聊,但現在相親好像都是這麼個程序。
于是兩人就開始有一搭沒一搭地勾搭。
本來七八月不忙,今年突然臨時加了個項目,葉芸負責前期,忙到九點才回家,已經筋疲力盡,不想說話了,實在難有精力敷衍基本等同于“陌生人”的“老陸”,随便聊了幾句後就說:“今天加班有點累,我先去睡了啊!”
然後煮了一包方便面,煎了一個雞蛋,加一根火腿腸幾片生菜,很滿足地解決了晚飯。
葉芸收拾了桌子,看到放在桌上的手機亮了一下,她一手端着吃面的大碗,一手抓起手機,點開一看,是一條信息。
“你再幹什麼呢?”
葉芸看了眼發信息的人----“心飛”,這間隙又一連收到五條信息。
每條信息都有錯字。
葉芸歎了口氣,猜測這人又喝醉了。
果然,沒見她回,微信語音來了。
“你在幹嘛呢?怎麼不回信息?你過得還好嗎?”對方口齒不大清晰,語氣中眷戀又亢奮。
這是她的大學同學,在離校前一天才給她表明心迹,雖然葉芸不讨厭他,也覺得他不錯,可惜她已經簽了三方要去别的城市,而他家就在本市。
留給他們的時間太短了。
兩人沒在一起,但也每斷了聯系,主要是對方時不時就來個“酒後吐真言”。
從前葉芸每次接到他的信息,都會覺得心底稍溫暖。
可此時,她想起這幾年兩人的糾葛,有了點别的感慨:當年在學校,他因為所謂兄弟的單相思是葉芸,就一直沒對葉芸表明心意,拖到葉芸簽了三方、離校前的一天表白,這或許就表明了他的感情沒有那麼現實、沒那麼勇敢。
自己這些年來辛苦闖蕩,貪戀他的這點溫暖,卻一直因兩地相隔未曾下得了決心。
自己也是個不夠勇敢、現實的人吧。
她把對方作為一個兜底,想着若真找不到了,總還能抓個人結婚;恐怕對方也隻把自己也當成了一個備胎。
說白了,不過是兩個寂寞的人相互給予的一點點溫暖,一點點底氣,一點點希望罷了。
沒什麼實際意義。
葉芸又想起了自己的那個計劃,那他合适嗎?
剛冒出念頭,就被葉芸掐斷了。
不行,最好是陌生人!
她在不知不覺中給35計劃打了個補丁。
這一次,葉芸沒有回複信息,放下手機,先去洗碗,然後去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