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青雲直上也好,或舉步維艱也罷,隻要帶上勇往直前,義無反顧奔赴山海,哪怕沙場也可以縱意芳華。天地間不過一大舞台,讓膽大包天的人恣意妄為,所謂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寬。作為以勇氣主導的巨鹿之戰,雖不拖泥帶水,但其中不乏賭博成分。金戈鐵馬踏遍秦川二百裡,起初各路諸侯依舊心懷鬼胎,槍打出頭鳥,誰都不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哪怕蟹黃肥美,也不足以引導用性命去追逐大朵快頤。還有六國部隊自被大秦逐個滅了後,本來就是兵敗如山倒,而今雖舉起反秦大旗,可士氣依然低迷,且因聯誼作戰,狀态松松散散。畢竟不是同一個戰壕中的聯合國,指望别人沖鋒陷陣,自己守株待兔坐享其成,那是最讓人舒适不過的臆想。于是個個你指望我我指望你,站在彼岸看煙火璀璨,至少眼睛一時稱快。但這群人之中,作為還有一絲貴族精神的擔當者——楚霸王絕不允許偷奸耍滑,騎在烏骓馬上高處橫掃,見沒有人敢首當其中,大隊人馬竟然畏縮在對岸止步不前,俾睨群雄不覺怒火中燒:“一群無用之徒,嘴上大言不慚嚷嚷着複國大計,小小一個秦川居然吓得你們縮頭縮腦?有何臉面立足天地間?來人燒掉多餘的糧草,所有船隻全部砍掉,要麼死要麼一往沖,想退縮的,先過了我這一關再說!”說完晃了晃手中天龍破城戟(也有說霸王刀)這時還是他得力幹将的黥布大喊:“沖啊……”第一個過河的居然是這個面目猙獰的人,項羽看到不覺大喜。隻是後來這個為他一馬當先的人,最終成為插刀教裡最狠的背刺者。因為第一個沖在前頭他被封為“九江王”,項羽是極少封王,就連亞父範增都沒有在受封行列,因為他封王是目标,不像劉邦封王隻是籠絡人心的目地。
他派去英布和蒲将軍率領兩萬人渡河,很快切斷秦軍的糧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分割王離和章邯的軍隊力量。後來自己率領主力渡漳水後,下令鑿沉所有船隻、燒掉帳篷,打碎鍋碗瓢盆等用……并下令士兵每人隻帶三天口糧,以示與老秦加決一死戰的決心。敢逆天而行的人,必有叛逆的資本,破釜沉回頭之舟,徹底斬斷回頭路。孤獨一擲就要做好滿盤皆輸的準備,這在一般人看來匪夷所思的舉動,恰是他兵出險招。鋒芒畢露間,氣沖霄漢壯志酬,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一馬當先。盛氣淩人之勢,最為此舉必得的條件,使得一盤散沙一樣的諸侯們最終凝聚成一股麻繩。後來楚軍到達巨鹿後,包圍王離部隊,經過九次交戰後,取得勝利,迫使章邯部隊向後退。此時諸侯援軍也進攻秦軍,殺死蘇角,捕獲王離等……而涉間因不甘投降自殺,主帥章邯逃跑。一劍封喉百萬師,兩袖殺氣隻擊敵營,宏圖霸業談笑聲;手握劍柄豪邁沖;昏天暗地殺氣中。很快屍首遍野,薄暮劍照霜,六界死寂;八荒當泣;踏碎不歸之地,絕無生機再喘息。(這是戰争的殘酷,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除了你死我亡流血犧牲,便再無中間取舍。所以曆史上許多功臣即使赢得戰争,心情是無比沉重的,看着敵方屍橫遍野血流漂杵,但凡有點良知的人,也不會讓人喜形于色吧。掠去大部分的鮮活年輕生命,裝飾一部分人的項上藍翎或頭上雞毛,這也是許多戰将不得善終的原因吧。上天有好生之德,而恰恰因殺戮太重,違反天理而遭受天譴,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任何人都要為自己行為買單的。)所以楚霸王也應了那句話:慧極必傷,過剛易折。
在戰争學院,他是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因為作為一個南方人居然能夠改造騎兵,為增加了騎兵的機動性,他想到為戰馬穿上重甲,不但增加了防禦性,又使一個沖擊力上了幾層台階,這就是重騎兵。把騎兵隻能輔助側面進攻 ,直接改成了正面突擊,這對敵方步兵來說不啻是滅頂之災。可以利用強大的沖擊力,直接撕開敵陣,讓他們潰不成軍。所以拿下秦川二百裡,他不止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勇氣,更有重騎兵的智慧,智勇雙管齊下,戰神之名來得恰如其分。後來他的改造繼續為漢室所引用,像衛青的戰無不勝,霍去病的攻無不克,如果沒有項羽改造的神勇重騎鋪墊,便是霍去病在大草原上憑借觀測星宿自帶JPS定位系統,他也一樣很難做到封狼居胥。所以他不但是一個政治家、軍神家、也是無可争議的最後貴族。他也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曆史上最強的武将之一,曆史上給他最高的贊美是“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他也絕對對得起這一彩虹屁。
英猛無敵是他性格重要組成部分,但出身楚國貴族的霸王,身上還殘存有着春秋的貴族精神,《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宋襄公十三年夏(公元前638年)宋伐鄭,其秋楚伐宋以救鄭,其勢态在推進:“冬,十一月,襄公與楚成王戰于泓。楚人未濟,公子目夷曰:‘彼衆我寡,及其未濟擊之。’公不聽。已濟未陣,又曰:‘可擊。’公曰:‘待其已陣。’(楚兵)陣成,宋人擊之。宋師大敗,襄公傷股。國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于阸,不鼓不成列。’子魚曰:‘兵以勝為功,何常言與?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戰焉?’”“正以治國,奇以用兵”;“兵者詐也”。這位宋襄公在外人看來過于迂腐,兩軍之戰,一定要抓住戰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真君子風範就是這樣,絕不乘人之危,那樣赢得了全世界,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春秋貴族的鬥争就是這個樣子,絕不欺淩弱小,耍陰謀詭計,那是為天下所不齒的。春秋時期的戰争,可愛之外,也不乏活潑有趣,更像一場公正公平的競技賽,絕不以殺戮為目的,甚至有些讓人忍俊不禁的成分。戰争開始之前,進攻方必須交待發動這場的理由,還必須是說服天下人的理由,且萬不能敷衍了事。如果戰争一方突發緊急情況,狂風暴雨泥石流等等……天災導緻百姓遠走他鄉食不果腹,或者皇帝駕崩,主将暴薨、将士們無心戀戰,這些情況下,絕不允許趁機偷襲,否則;那是為天下人所不容的。兩國交戰之前,會互相派出使者到敵方軍營,交代攻戰的理由,而且必須保證來使的生命安全,所謂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就是從這裡引用的,否則也将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戰場所在地不在任何一國,而是在雙方的邊境線上,這也是戰場被稱為疆場的原因。且戰争雙方應允敗退一方,退到五十步外,絕不允許屠殺,所以有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成語。戰争呢?不是很短的時間就能結束的,持續時間久了,雙方将士如果感到累,中途還會有一個休息時間,休息時候喝喝酒打打麻将,都是小菜一碟。而且規定的休息時間,絕不允許偷襲對方,直至休息完畢。如果任何一方的君主出現在戰場上,敵方遇到的話,任何一方都不能攻擊,直到戰争結束。而且老弱病殘,無力逃跑的,重傷的絕不允許攻擊,這就是稱之為“貴族精神”的春秋義戰。
自劉邦君臨天下,春秋精神的禮義廉恥徹底敗壞贻盡,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成了世人炫耀的常态。楚漢之争、項王一直保持這種貴族精神,對于陰謀詭計他嗤之以鼻。所有在他死後,中國最後的貴族精神也随之滅亡了。不過英雄是不能用成敗而論的,因為一個真男人的屍首,比一個僞君子的王位來的更貴重吧。這一點或許就是,千百年來劉邦不讨喜的原因吧,你可以赢得戰争,可永遠赢不了人心,所以項羽才成為美學世界裡獨一無二的英雄。大自然有着其自身的運行規律,春去秋來,花開花謝,萬物皆在規律中有序地生長與變化。人亦如此,生命的舞台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出場順序與表演時間。有人年少成名,風光無限後,一切歸于沉寂。有人厚積薄發,大器晚成。不必羨慕他人的輝煌時刻,因為都曾輝煌過。也不必因為他的落寞而替他惋惜,他不過順應自然的節奏,遵循生命的規律,在屬于自己的主場上,以最飽滿的姿态展現獨特的風采,所以英雄非成敗而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