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時後,四人再次動身,前去狩獵最後一頭沙蟲。
和百裡铮道過晚安,樂恬幾乎一秒就陷入了質量極高的睡眠裡,精神力和身體都得到了非常好的恢複,醒來的時候,她和百裡铮的語音通訊還沒有結束。
她不敢問百裡铮這兩小時内發生了什麼,她應該沒有打鼾或者說夢話吧?
為什麼百裡铮不結束通訊呢?總不能他也秒睡了吧?
直覺告訴樂恬這個問題不能細想,正巧馬修在隊伍頻道裡挨個叫醒,她裝作剛睡醒的樣子,順理成章地結束了私聊,切換到隊伍頻道。
距離最近的沙蟲在他們休息的時間内消失了,其他隊伍也同樣選擇了通宵作戰,賽場内的沙蟲一再減少,他們必須争分奪秒。
盡管馬修已經盡力避免沖突了,但他們趕到目标沙蟲附近時,有兩支隊伍也正從其他方向趕來。
從機甲臂章上來看,其中一支正是度荷一院。
另外一支隊伍遠遠地停下,躊躇了一陣,調頭去了另外一個方向。
這支隊伍的實力不算弱,他們之前親眼目睹了度荷一院四人是如何用粗暴的手段搶奪沙蟲的,不打算現在和度荷一院起沖突。
那場沖突裡,度荷一院對面的三台機甲引擎全部報廢,機師昏迷,僅剩一名被彈射出艙的機甲師還留在賽場上,當場宣布退賽。
救助飛行器在沖突剛起時就到了,隻要有一方行為過界,救助專用機甲會即刻入場,制止沖突。但救助飛行器硬是在上空盤旋了半天,救助專用機甲也沒有找到機會入場。
規則裡允許一定程度的暴力沖突,度荷一院的人十分清楚規則邊界,幾乎是踩着底線出手,對于其他隊伍而言無疑是一種挑釁。
蓋亞四人沒有遇到過其他隊伍,不了解其中内情,隻能靠馬修的情報,來制定與各隊伍的外交策略。
有一點是肯定的,度荷一院如果出手,那就直接送他們出場。
夜晚不能進行光能轉換,蓋亞四人關閉了僞裝塗層,度荷一院顯然也認出了來者左臂上蓋亞的标志,幾台機甲保持着距離,沒有貿然接近。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馬修清楚度荷一院必定不會什麼都不做,放任他們去獵殺沙蟲,先發制人,在公共頻道叫陣:“幾位都是Alpha中的精英,不如各出一人,按照Alpha的規矩,正大光明比過一場,輸的一方即刻離開,怎麼樣?”
馬修這番話搶占了道德高地,直接把對方的退路堵死:不答應,就算不上精英Alpha,不遵守規矩,不夠光明磊落。
如果是私下對決,沒有底線也無所謂,但這是全聯邦直播,直播間觀衆能聽到公共頻道的語音,拒絕就相當于宣告全聯邦他們四個沒有對戰風度,連度荷一院的臉一起丢個幹淨。
程啟駕駛機甲往前走了兩步,在公共頻道回複:“1V1,無限制?”
“1V1,無限制,你們哪個上?”紅龍走到隊伍最前端,亞瑟挑釁道,“随便哪個吧,速戰速決。”
一看紅龍的裝甲就知道是突擊手,除非對自己的駕駛技術極為自信,其他位置的機甲在突擊手面前根本讨不了好。度荷一院也是标準的四人小隊配置,程啟讓開一條路,示意隊伍的突擊手上:“羅昊,你上。”
樂恬駕駛銀鞍的形象已深入人心,蓋亞要和其他隊伍決鬥的消息傳開,盡管已值深夜,仍有觀衆不斷湧入蓋亞的頻道,想要親眼見證樂恬的駕駛技術,然後才發現樂恬并不出戰。
蓋亞這邊這個好像是什麼排行榜上的人物?也老牛逼了,看了不虧!
大部分觀衆抱着來都來了的心理,大半夜不睡覺,蹲在頻道裡看決鬥直播。
雙方突擊手出戰,其餘三人遠遠退開觀戰。
其實突擊手對戰挺乏味的,觀衆隻能看到滿屏幕炮彈光束對轟,就像看煙花,看久了就會開始審美疲勞,這個時候隻能看是選手的機甲護盾更持久,還是觀衆的耐性更好了。
亞瑟和羅昊同步裝載所有武器,蓄力,目視鎖定,開火!
校内賽第一場被“明天就解散”淘汰的隊伍隊員,學習到深夜,打開直播間放松心情,看到全武裝解放的紅龍,驟然想起當初被重火力支配的恐懼,先為紅龍的對手點了根蠟。
當初的審核報告怎麼寫的來着?“射速快、精度高、耗能低、不易過熱、冷卻時間短”,除非負責對方機甲改裝的機甲師比樂恬還天才,否則紅龍怎麼輸?
羅昊的機甲改裝思路很明顯有參考“攻城”,下半身裝甲極重,要不是不允許完全照搬現有機甲,樂恬毫不懷疑,他們連“攻城”典型的鈎爪也會安裝上。
少了鈎爪的固定,武器後坐力對機甲的影響全部要靠機師及時輸入指令,随時調整機甲姿态,機師必須保持時刻精神集中,否則一旦機甲失衡,很容易被對手抓住破綻。
紅龍則完全通過改變結構和配重來穩定自身,每一樣武器的配裝位置都經過樂恬多次建模核算,護甲結構最大化減輕了後坐力對機甲帶來的影響,再有樂恬優化的OS和輔助AI,亞瑟要做的幾乎隻有瞄準、射擊這兩件事。
瞄準之餘,他甚至還有閑心在公共頻道閑聊:“哎呀,有點無聊,兄弟能不能給勁點。”
“閉嘴。”羅昊的機甲開始報警,護盾值已經掉到了一個岌岌可危的數值。
在他看來,紅龍的武器像是完全不需要充能和冷卻一樣,一直在傾瀉火力。他的武器已經過熱冷卻好幾輪了,期間隻能勉力調動其他武器補上火力缺口,還要維持機甲姿态,雙手在操作台上飛速敲擊,他已經感受到力不從心。
“你好暴躁,”對手不識趣,亞瑟轉向騷擾隊友,“米贊星域有什麼特産嗎?比賽結束要不要去玩一圈?”
馬修無暇理會他,也回了兩個字:“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