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華熙明白台長的意思,現在這個情況還想着幫她們去走動關系,護她們人身安全,已經是前輩對晚輩最大的庇護了。可再多的部分,得由她們自己承擔。
今年的溫華熙,不再是溫記者、溫副主任,是需要追逐理想的同時,還要守護身邊的人。
溫華熙看向劉韶,見她一臉頹然,也不免難受。
劉韶今年才33歲,就比她大了4歲。她的女兒梓荊也是她的幹女兒,她怎麼會不心疼孩子呢。
“華熙,我并不是隻有害怕。也許,我們也許可以考慮得更周全,更加萬無一失。”劉韶搜刮着能勸服這頭倔驢的法子。
她和溫華熙共事三年,無論溫華熙現在變得多麼不苟言笑,她也無法忘記初見時她的倔強和執着,以及藏在她心底裡的火。
有些人就是能像飛蛾撲火一般,燃燒自己,追尋真理。
可令劉韶沒想到的是,自己才說完,溫華熙就接過話茬,“我明白,也理解。韶姐,你付出的心血不比我少,我也知道,做事要有底線。你給我點考慮的時間,好嗎?”
溫華熙又看向陳園,眼裡充滿尊敬,“台長,謝謝您。還要辛苦您探底好高市長的背景、與他和江平市各部門領導的利益關系,不是他的校友聯盟的也需要探底。坐到那個級别的位置,我相信他今天特意上門不會無的放矢。”
她頓了頓,接着說,“同時,我覺得徐秘書長也需要探底。因為她是前發改委主任,和我們過往工作聯系并不多,但今天她用我朋友圈背景圖提醒我,明顯是和高市長打配合。知己知彼,我們也需要知道她的關系網。”
陳園見溫華熙終于冷靜下來,終于踏實許多。
也不計較年輕人的任務安排,擺擺手、颔首同意。
劉韶沒想和溫華熙争吵,徹底冷靜下來,也有些不好意思,“華熙——”
“等會兒的彩排就不詳細彩排了,主要和布景、燈光、攝像過流程,多出的時間,等過完A組主題,就讓B組把片子帶到現場,哪怕還沒過審,初步走一個流程也是可以的,兩手準備。”溫華熙緩了口氣,輕扯開一個笑容,“這樣安排可以嗎?劉導。”
劉韶拍拍溫華熙肩膀,“那趕快走吧,我調度各部門配合。”
“陳台,我們先去演播室了。”
“去吧。好好處理。”
陳園看着逐漸成熟的年輕人,難免感慨。
走出電梯間,下到一樓演播室,溫華熙和劉韶就已經看見布景工作人員完成新主題的布置。
三周年特别檔,第36期《問政》。
深藍色海底風,充斥智慧、理性與探索的裝置藝術。
嘉賓席、觀察室,根據主題不同,問政對象不同,為了以防領導該上台沒上,嘉賓牌的位置多少就是預告牌。
B組涉及的主要是市場監管局問題,雖然是因花平區内鎮街的清水市場公平秤被偷換,整個市場用的都是鬼秤。通過B組上午的再次排查,已經肯定與市場監管局複查制度滞後有關。規則制度不完善,就容易被人鑽空子。過往的批評教育後,并沒有要求具體回訪時間及回訪工作要求,導緻中間無論是移花接木,還是虛假整改,都難以将工作成果保持住。
而B組另外一個舊房改造問題,其實是屬于上期延遲交付的舊改項目延申出的問題,這裡涉及的部門不算多,讓市長登場也符合他想參與的需求。
一整個下午都在演播室彩排,結束完兩輪彩排,劉韶基本累趴下。
在演播室的舞台上,溫華熙自然而然成為主持人溫華熙,關于節目調度安排,以及機位切位,全部由劉韶負責。
A組和B組情況極大不同,即使是不詳細走流程,其中細節也是頗多。
在溫華熙與AB組記者團隊、後期溝通完修稿意見,劉韶才結束攝影組問題的會議。
“按目前的進度安排來看,無論是A組還是B組主題,都可以在大後天的直播上落地。”
劉韶擰開一瓶礦泉水,吐槽道,“是啊,就是苦了我們導演組的同事們,要不是大家跟《問政》三年了,全部得撂攤子!”
溫華熙看了看時間,剛好到19點,沖着收拾設備的工作人員道,“今天的任務基本完成,辛苦大家了,今晚就不加班了,大家收拾好就去吃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