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她若是想要獲得平台的新人推流,每天必須得直播四個小時以上。
姜宛頓時心中一陣“wc”了起來,主播真是一項看着簡單實際上一點不簡單的工作!
她今天就是賣紅薯,哪裡有那麼多的話可以講啊?那些專業主播究竟是怎麼能做到一天直播不停歇的啊!
幸好她不打算真靠直播帶貨吃飯,能播成什麼樣就播成什麼樣吧。
姜宛是文科專業,而且平時對知識的涉獵面甚廣,她學不會那些大主播的誇張話數,便決定走樸素的科普路線,盡量延長時間。
“雖然紅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已經很常見了,但其實紅薯并不是我們華夏的原産物。紅薯其實是原産自美洲,明朝萬曆年間傳入華夏,是一種高産而适應性強的糧食作物,最高的可畝産八千斤。”
“不過現在我們吃的紅薯已經不是原始的品種了,而是農業專家們針對不同的口味改良的不同的品種。像我們村種的就是現在最流行的西瓜蜜薯,就特别香甜軟糯,還适合做烤紅薯,這種蜜薯在大超市裡賣一般五六塊一斤,而在今天9.9三斤,包郵到家!”
然而姜宛不知道的是她後面的話諸朝衆人已經無心在聽,他們的大腦被“畝産八千斤”炸成了煙花!
畝産八千斤?這能多養活多少人?!
他們真的沒有聽錯嗎?難不成是這天幕裡的世界計量單位跟他們的不一樣?
哪怕心中無數疑惑,但所有人卻都激動了起來。
嬴政一向是甯可錯殺不肯放過的性子,當即便對着臣子們宣布道,“衆卿家誰能研究出如何獲得這天幕中的紅薯,寡人重重有賞。”
劉徹更是自信,堅定認為這是天降祥瑞,為他痛擊匈奴送軍糧,當即大手一揮,“這紅薯朕一定要得到!諸位愛卿誰能想出辦法,朕給他封侯!”
李世民先大松了口氣,看來這不是上天對他弑兄逼父降下的懲罰,而且如果真如這女子所說,這于大唐可是大大的好事啊!
他看多了隋末亂世以來百姓們的流離失所、饑寒交迫,從内心裡想要為大唐百姓構建一個太平盛世。
而太平盛世自然要讓百姓吃飽穿暖,糧食便是重中之重。
他當即對着跟在身邊的大臣們道,“玄齡、輔機,這紅薯若是真的可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啊!不管這天幕需要朕付出任何代價,朕都要買下這紅薯試一試!”
朱元璋聽見“明朝”二字,便是泛起了嘀咕,“這天幕口中的明朝可是指的咱的大明?可咱沒聽過什麼紅薯啊?難道是下面人知情不報?”
坐在他身邊的馬皇後則是細心很多,很快抓住了重點,“明朝後還跟了個萬曆,如果這天幕口中的明是指我們的明,那可能是我們的後代,别着急,既然這天幕說了要售賣肯定會告訴我們方法的。”
萬曆八年,一邊寫着奏章一邊觀看天幕的張居正聽到“萬曆”二字,手上一頓,墨點在奏章上暈開。
這“萬曆”是指他現在所在的朝代?如果這天幕所說是真,而他卻沒發現,生生錯過了這樣的糧食,那可真是失職!
他緊了緊自己手上的筆,他一定得買到這紅薯,若買不到也得讓人去全國搜尋這紅薯。
清朝的皇帝則比較淡定,這天幕裡的紅薯他們認識,現在他們大清已經有所種植。
其中乾隆最為得意,雖然叫法不同,但他一眼就認出了這是他們現在稱為番薯的東西,他可是下令全國推廣種植這紅薯!
天幕如今都在吹噓這紅薯,想必他的功勞也應當被上天看在了眼裡。
帝王們尚能克制,但普通百姓已經激動到俯身跪拜,他們沒有大人物心中的那些彎彎繞繞,地裡刨食了一輩子的他們隻想有更多的糧食,吃上一口飽飯。
“老天爺啊,老夫願意用自己的生命換取神種,隻求後代能夠吃飽穿暖。”
有一人帶頭跪拜後,更多的人便加入到了其中。
“請神女賜予我們神種!”
姜宛并不知道她的小小一段話竟引起了這麼大的波動,此刻她隻覺得口幹舌燥,看了眼手表,卻才過去了十幾分鐘。
她一陣心累,腦海中同時回憶起之前她刷到過的直播,好像那些主播都會展示商品怎麼使用,隻是她賣的是紅薯,難不成現場給大家做一道紅薯料理?可她隻會最簡單的烤紅薯呀!
算了,反正現在也沒有别的方法了,就先這麼幹混混時間吧。
于是她當即對着鏡頭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樣吧,我現場用空氣炸鍋給大家烤一個吧。”
她擡腳欲走,卻又想起讓鏡頭就這麼空着不太好,想了想道,“大家先看會兒科普視頻吧,我馬上回來。”
說完,姜宛便在C站上找了一個關于紅薯的科普視頻播放了起來。
而這時諸朝天幕上的畫面瞬間改變,變成了一處極為廣闊的田地,一陣标準的男聲響起,“紅薯原産自美洲……”
科普視頻比之姜宛的介紹更加詳細,配合着畫面也更加清晰明了,涵蓋了紅薯的育種過程,種植方式等等。
看着那一畝地中挖出來的如小山般的紅薯,這一刻衆人無比确定這紅薯哪怕達不到畝産八千斤但也能達到上千斤,于他們已經算是個天文數字。
而且那田裡有自己能跑的鐵疙瘩是什麼?在天上飛還能自動噴水的黑色盒子又是什麼?
神迹!肯定是神迹!
之前那些大叫着“妖言惑衆”的老古闆們也通通閉上了嘴,再不敢說話,生怕觸怒神迹。
科普視頻并不長,不過三分鐘時間便結束了,而姜宛卻還沒有回到鏡頭前。
于是app自動跳轉到了另一個視頻,天幕中出現一行蒼勁有力的大字——十分鐘帶你了解華夏五千年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