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不上朝擺爛的最直接原因是他想立三皇子朱常洵為太子,然而文官們堅持長子繼承制,最終萬曆隻能立朱常洛為太子。萬曆于是開始不上朝擺爛來表達抗議。”
“當然這隻是最後壓倒駱駝的那根稻草,萬曆應當早就受不了文官集團,在他看來隻要不上朝就能少跟文官們争吵,文官們找不到他的人就隻能依照他的命令行事。”
“除此之外,根據1958年的考古發掘發現萬曆本人可能有跛腳,牙齒也很是不好,更是在他體内檢測出了鴉片等殘留物,猜測他長期服用鴉片。”
“萬曆前期雖然不上朝,但還是會處理政務,然而到了後期他更是連官員都懶得罷免和任命,以至于整個大明官府陷入了半癱瘓狀态。”
明,朱元璋聽着自家後代的所作所為直接氣得站起了身,來回踱步,“可惡,怎麼能有三十年不上朝的皇帝,我一生勤勉,怎麼會有這樣的子孫。”
說着他竟是怒極反笑了起來,“呵,這等蠢貨死後不得清淨,被人挫骨揚灰也是活該!”
其餘朝代的皇帝也都很是意外。
秦,嬴政作為跟朱元璋一樣的工作狂魔對萬曆的這種做法十分嗤之以鼻。
“呵,這真是什麼玩意兒,這樣的人竟然能當上近四十八年的皇帝。”
唐,李世民則問出了自己的疑惑,“這明朝的皇帝竟然能三十年不上朝,難道這不會被架空嗎?真是奇怪的事。”
李世民并不是朱元璋那般什麼事都大包大攬的人,相反他十分懂得放權,會用人敢于用人,所以貞觀一朝才能那般高效地做了那麼多的事。
但同時他也很勤勉,對于朝中的關鍵大事牢牢抓在手中,确保他才是這帝國的絕對主人。
剛經曆隋末亂世的貞觀群臣們也都很是不解,這幾十年不上朝難道不應該像隋炀帝那般直接滅國嗎?可聽那意思,那大明似乎還撐了不少年。
衆人疑惑不解時,姜宛似乎也知道大家會疑惑,緩緩解答了大家的問題。
“大家肯定很好奇萬曆都這樣了,竟然皇位依舊能坐得這麼穩當,這就不得不提到明朝的政治制度。”
“首先朱元璋建國之初廢棄了宰相制度,集君權與相權于一身,皇權更加集中,但是皇帝本人更累了。除了朱元璋這樣的工作狂魔其他皇帝根本受不住這樣的工作強度,于是建文朝出現了内閣制,宣宗朝則又出現了有批紅權的司禮監,兩兩制衡,自然難以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
“再加上明代還有兩廠制度,可以監視群臣,萬曆不上朝也能及時了解大臣們的動向。”
“其次萬曆十年,朱翊鈞熬死了張居正後,萬曆十一年下旨清算張居正,張居正被抄家,長子被逼自盡,一家十七口被餓死。同時張居正的改革措施全部被廢除,所提拔的官員也被罷黜。而後他又馬不停蹄處理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馮保被派去守皇陵,最後自殺。”
“而後他吸取了前十年的教訓,對司禮監和内閣進行了精心調整,限制司禮監權力,讓其回到單純的秘書職位。同時他選擇的内閣首輔都是平庸軟弱之人,此一來就避免了權臣、權宦。”
“第三,萬曆雖然吃喝玩樂,但是通過萬曆三大征牢牢把握住了軍隊,有軍權在手,文官們哪裡能作妖?”
“最後則是因為之前張居正的改革,讓國庫有了大量結餘,所以萬曆才能坐穩江山那麼多年。”
“不得不說萬曆這個人并不是蠢,甚至算得上是聰明,但就是他這樣的人才越發顯得可恨,若是他能勵精圖治,明恐怕不會在他死後二十八年就積重難返亡了。有學者評價,明朝實亡萬曆真不算冤枉他。”
明,萬曆七年,此時的張居正生了場小病,正卧床修養。
聽到天幕報出自己的死訊,他卻并不感到驚慌,隻是無奈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