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沈柔嬌去藥材鋪幫忙的事,師徒倆誰都沒再提。
開學的日子越來越近,每天上山挖藥材,眼看也到了盡頭。
這天,幾人照例大包小包地從山上下來,村長蹲在半道上,攔住他們。
他從上衣口袋裡掏出一張紙,遞給最有領導氣質的沈柔嬌:“嬌嬌,看看這個。”
“河東村閑散勞動力整理表?”隻看标題沈柔嬌腦子裡就冒出幾個字:先富帶動後富。她大概掃了眼,全村的老弱病殘都在上面,“這是?”
她把表格遞給旁邊的二哥,雖心知肚明,但還是想聽聽村長的想法。
“咱村的這些人除了農忙時間,都閑得沒事幹,我想組織大家跟着你們挖藥材,多多少少能賺點錢,日子再往前奔一奔。”村長,真是個好村長,想為村裡辦些實事,真心盼着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
出發點是好的,可惜方法用錯了。
“不行,村長,你把事情想得太簡單。”沈柔嬌把村長拉到地頭,拽着他蹲下來。
其他幾人也跟着蹲過去。
村長剛要問個為啥時,沈柔嬌撿起塊石子,在地上畫出個小圈,中間寫下數字1,“村長,你聽我說。”
什麼事情,都是外行看熱鬧,内行看門道。
從這挖藥材說起,看似簡單,不就是認識後找到,找到後挖出來嘛,幾十種不認識,一兩種還不是手拿把掐。
好似是這麼回事,但僅車前草一種,相似的植物就有十多類,眼神兒必須好,不然忙活半天沒幾棵是藥材,那挫敗感不好受。
其次,拼體力。眼睛看花都是常有的事兒,彎腰翻地,時間太久腰都直不起來。再别說挖藥材時,一會兒站着,一會兒蹲着,來來去去,腿腳再好,都撐不住。
“沒錯沒錯。村長,我之前還納悶,怎麼隻挖半天。結果真幹起來,一上午把我累的,腿不聽使喚地打顫!”說話間,沈如山一把将村長拉起來。
猛地起身,村長眼前一黑,險些沒站穩,還好大娃扶着他,“怎麼樣,就是這種感覺。”
見村長漸漸緩過來,沈柔嬌又接着說:“僅憑這一條,單子上的老弱病殘就幹不了。一大半都要劃掉。隻能選30歲以下的,身體素質好的,隻要十位就行。”
村長要問為啥時,沈柔嬌又畫一個圈,裡面寫上數字2。
想富,必須要有富起來的榜樣。
人呢,隻相信自己看到的,說得再天花亂墜,要啥啥沒有,都是白搭。隻有真正讓一部分人,吃得起肉,買得起自行車,才有信服力,大家才會跟着一起幹。
搞共同富裕,搞大鍋飯,事實證明是錯誤的。個人的積極性才最有創造力。
所以,不是組織,是倡導。
倡導一部分想富的人先幹起來,十位富起來後,才有後面二十位,三十位,乃至全村。才有共同脫貧,共同富裕。
幹什麼事都講究個方式方法,不能僅憑着一腔熱情瞎幹,出力不讨好不說,還挫敗大家的積極性。
“對對對,小妹你說的太對了。我娘,就是典型的例子。看你們日子過得好,她才放心,讓我跟着你們幹。昨天我娘還問,幹得咋樣呢。”沈如山情緒激動,過于崇拜小妹,她咋能懂這麼多道理呢。
村長也頻頻點頭,覺得嬌嬌說得都在理,“那……”
沈柔嬌再畫一圈,寫下數字3。
這事真要做,還必須由村長出面。
挨家挨戶摸底,選出意願強烈的,願意幹的。為啥要私下裡詢問?就是允許大家表達不同的想法,集體表決看似效率高,實則并不能篩選出種子選手。
說到底,想富這事兒,是自己的事。還是有人不想出力也不想過好日子的,比如周淮樾。
額!
被當成反面教材的周師傅,想站起來走人,沈柔嬌一把拉住,讨好地求饒:“師傅是高風亮節,不是懶。我瞎說的,師傅求放過。”
周淮樾沒走成,黑着臉身子扭到一邊,背對着他們,耳朵卻豎起來,聽得仔細。
選出種子選手後,村長再幫着我二哥把藥材收購站搞起來,慢慢幹出些成績。
接下來,事情就簡單了。不用村長再唠叨,想幹的人,自然就會動起來。隻要動起來,日子總會越來越好。
“是這個理,是這個理。聽嬌嬌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原本隻是個想法,聽你這麼一說,豁然開朗,怎麼做,如何做,全都明了。真好,咱們村有你在啊,好日子還在後頭呢。”村長是個明白人,沈柔嬌話裡有話,他不是聽不出來。
沈家願意牽頭做這事,是因為藥材收購站。
“村長,你放心。藥材收購站的價格絕對跟鎮上、縣裡的一緻,不會讓村長難做。其實就是圖個方便。不想跑腿的,就放在收購站;不嫌麻煩的,也可以自己拿去賣,價格可以對比。”沈天城不愧是高情商,一句話,便打消村長的顧慮。
“很好。你們年輕人懂道理,有方法,比我們這些老家夥強。你呢,就差你表态了。”村長戳了下周淮樾的後背,隻有他一句話沒說,做為最懂藥材的關鍵人物,怎麼能沉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