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哼哼”達恩豪捂嘴偷笑,笑過了,在這微信後面給單位同事大腮幫子眼鏡兒巴其平回微信,就是豎了三個大拇指,點了三個贊。然後,收拾起心情,又是一本正經地繼續回憶給陶才生副市長剛寫過的材料内容。
“關于開發建設濱河夏宮旅遊度假休閑區的建議
(2008年7月)
為充分發揮濱河的區位、資源、環境及氣候等優勢,特建議在河園鎮建設功能多、檔次高、特色新、輻射強、影響大,符合……生态經濟型發展戰略的濱河夏宮旅遊度假休閑區(暫定名,以下簡稱‘濱河夏宮’)。
一、項目建設的意義
河園東南與槐間縣接壤,西南與老城區相鄰,為沉積谷地,黃河環抱。區域性小氣候特征明顯,冬暖夏涼、樹木成林、氣候宜人,自然景觀巧奪天工,人文景觀星羅棋布。作為隴上明珠、濱河‘後花園’,與黃河風情線等以黃河文化為中心的人文自然資源相呼應。
‘濱河夏宮’總占地面積6平方公裡,通過深度立體開發,經過三期、6年(2009—2014年)建設,逐步建成集飲食文化、休閑保健、賓館住宿、會議接待、科考探險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旅遊景區。夏宮建設依托‘一、二、三、四、五’構架,即:打造一個有政府參與的市場化的經營實體,進行專業化、高水平、高效率的運作。抓住兩個市場,即高層次療養、休閑、CEO及基金經理等商業精英娛樂、健身的高層次群體市場和大衆化觀光旅遊市場。突出三個亮點,一是濱河夏天得天獨厚的氣候;二是黃河環繞的獨特地理環境;三是河園萬畝古梨園的獨特自然文化景觀。拓展四個資金渠道,一是民間資金,招商引資;二是銀行信貸資金;三是資本市場融資;四是政策資金,争取各類專項資金。落實五個工作重點,規劃确保科學性、基礎設施體現前瞻性、征地拆遷落實和諧性、功能區建設遵循協調性、景點開發反映人文性。
二、項目建設的優勢
(一)獨樹一幟的氣候特色。河園區域面積405平方公裡,四面環山,黃河東流出小峽後呈‘S’形流向,造就了酷似太極圖形的河園盆地。因其平坦開闊,土地肥沃,依山傍水,綠樹成蔭,風光秀麗,氣候宜人,素有‘塞上小江南’之稱。平均海拔在140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8.4℃(春季平均氣溫10.2℃,夏季為20.9℃,秋季為9.56℃,冬季為﹣6.2℃,),平均日溫差9.3~11.2℃,主導風向北風,平均風速1.8m/s,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0.5%。非常适宜人類生活,特别是在夏季,具有國外尤其是中東地區熱帶沙漠氣候的幹爽,但沒有沙漠氣候的熱燥;具有國内南方氣候的溫濕,但沒有南方氣候的悶熱;具有西北地區夏季氣候的涼爽,但沒有西北氣候的幹燥。
(二)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濱河是中國唯一一座黃河穿城而過的省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遊資源,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國内外遊客慕名而來。但從省内來看敦煌有莫高窟、月牙泉,酒泉有衛星發射基地,嘉峪關有城樓,天水有麥積山,平涼有崆峒山、隴南有森林公園,可以說各具特色,與西部周邊省市新疆、陝西、甯夏、青海的旅遊相比無論是旅遊景點開發包裝、景點知名度、還是旅遊人數、旅遊收入等方面差距都很明顯。
河園鎮為黃河風情線延伸段,地處黃河大峽與小峽黃金水道的接點,具有承北啟西的區位優勢,從濱河港乘船到河園,行程約需1個小時,乘坐遊船不但可以遊覽百裡黃河風情線,還可以觀賞黃河沿岸特有的突兀怪石、風情地貌。伴随濱河一小時經濟圈、都市圈的規劃建設,區位、資源、環境等優勢必将得以充分發揮。
(三)特色獨具的旅遊資源?。河園萬畝梨園因梨樹種植時間久遠而被稱為‘我國第一古梨園’,梨樹栽培的曆史從明代嘉慶年間迄今已有500年左右,曆經幾百年封育,連片梨園面積達12000餘畝,平均樹齡達300年以上,如此規模的梨園在國内獨樹一幟,在全球也屬罕見,日本植物學家在梨園内觀光浏覽後,稱之為‘世界植物界的奇迹’,全球罕見的‘活植物标本’,難得的‘梨園博物館’,園内梨樹千姿百态,春、夏、秋、冬各具特色,十分壯觀。有浸透着河園農民智慧和汗水的‘全國農民第一橋’(鋼索吊橋)飛架于黃河之上;河園川街有見證河園曆史的濱河名木——五百年古槐;另外,黃河十八景等自然景觀特色分明,根雕、奇石相映成趣。濱河風物有四絕:一絕是梨園鼓子,又稱‘濱河鼓子’,是民間文化藝術在河園梨園的升華;二絕是高架鐵芯子,是民間社火藝術的精品佳作;三絕是工藝制作,河園地靈人巧,民間藝人很多,他們精心制作的各色花燈神态各異,水車模型造型古樸,老樹根雕别緻逼真,極具觀賞、收藏價值;四絕是軟兒梨,又名‘化心香水’,是嚴冬季節深受人們喜愛的梨中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