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項目效益
“五、項目建設的效益
(一)經濟效益:生态保護和旅遊開發并重,有效改善景區基礎設施條件,促進當地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項目的建設,河園鎮景區旅遊人數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随之旅遊收入也逐年提高。據項目的規模、性質和不同景區的階段性,對市場進行預測,項目景區在2010年旅遊人數達到35.28萬人次,人均消費800元/人次,旅遊直接收入2.44億元/年;2015年旅遊人數達到87.80萬人次,人均消費2200元/人旅遊直接收入17.15億元/年,景區投資年均回報率為12.5%,年均投資利稅率為8.3%,但不同于其他産業,回報期長。
(二)社會效益:項目建成後,有利于河園鎮生态環境的保護和恢複,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促進環境保護、資源保護;可擴大社會就業,提高西部商貿中心的影響力,同時帶動其它産業的發展,改善産業結構,形成地方經濟協同發展,共同進步的良好局面。
六、項目建設的資金
前期争取市财政和市城鄉建設發展投資中心注入5000萬元作為項目建設前期資金,開展項目前期的規劃、可研、論證及其它相關的前期工作。鑒于河園夏宮項目市場效益顯著,目前中國資本市場處于黃金十年期,資金主要來源有:
(一)民間資金,争取引入投資項目參與開發經營;
(二)争取西部發展基金等基金投資,考慮創業闆上市籌集發展資金;
(三)争取如深圳創新投資集團等國内外創投企業進行創業投資,努力創造創業投資進入的環境,接受其提供發展和規範運作的資金;
(四)通過與中東地區合作,吸引中東資産等外資參與投資;
(五)争取适當銀行貸款;
(六)項目區土地出讓金收益;
(七)争取國家及省财政性資金及旅遊、市政、新農村、小城鎮建設、黃河流域治理等專項資金;
為提高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益,有效增強項目籌資和償還債務能力,成立濱河夏宮項目專項資金管理辦公室,隸屬于縣政府管理,與河園管委會合署辦公,統一管理夏宮項目資金的融通平衡計劃,并對建設、經營公司的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負責項目貸款的資金使用、管理、償還等工作,跟蹤檢查項目建設單位的工程建設和資金使用情況。
七、項目建設的建議
(一)加強領導,嚴密組織
一是設立濱河夏宮管理委員會,由市上領導挂帥,市屬有關部門和蘭原縣參與,具體負責項目的設計、規劃、論證和建設等重大事宜。二是成立經營實體,由市城投公司牽頭,采取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模式設立濱河夏宮建設投資公司,全面推行現代企業制度, 以法人治理結構為核心, 負責與項目具體建設、運營有關的各項工作,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
(二)科學規劃、整體布局
綜合多方意見,通盤考慮,科學規劃,在保護好自然景觀資源的前提下,根據河園地域特點、發展方向等做好整體規劃設計,并綜合考慮融投資能力,保證規劃能夠順利實施。
(三)統一征用,整體搬遷
近年來河園旅遊業發展迅猛,加上旅遊區内土地資源相對不足和土地出讓金相對提升,使旅遊區内土地征用費用相應增加,為節省建設資金,考慮将項目區内農戶結合新農村建設,整體搬遷至北山根地帶,并完成農舍原生态改造,開辟出民俗風情館所。
(四)積極落實,縮短周期
項目建設區實施過程中需辦理土地、規劃、城建等手續,涉及部門多、程序嚴、手續繁、難度大、時間緊、費用高等問題,需相關單位積極銜接,抓緊落實,盡量縮短手續報批周期及工程建設周期。
(五)增設景點,帶動周邊
近遠郊旅遊已成為省城旅遊的重要補充和新的旅遊經濟增長點,建議把蘭原佛洞寺旅遊項目和河園旅遊有機結合起來,使之形成一小時旅遊圈,建立以休閑、度假、娛樂和民族風情為一體的經濟帶,促進經濟帶周邊的區域經濟發展。
(六)科學管理,規範經營
一是健全與創新管理體制,各項制度健全有效,措施得力;二是合理配備相應的高級管理人員;三是确立自身的品牌标志;四是建設遊客服務中心,規範旅遊市場。五是充分發揮好行業協會等行業中介組織的作用。
(七)注重保護,協調發展
一是遺産保護。遵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遺産保護方針,在尊重和保護生态環境的前提下,對河園鎮百年古梨園加強保護,對該區自然遺産進行适度發掘,進行合理開發。二是可持續發展。開發與保護并重, 實現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要考慮旅遊區的社會承載力, 力求避免旅遊業産生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