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我在市府寫材料 > 第119章 第 119 章

第119章 第 119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第一百一十九章基本條件

“(五)濱河雄厚的科研力量

濱河現擁有科研開發機構138個,科研人員超過10萬人;研究專業有15門類。在生态環境建設方面有中科院濱河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濱河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河隴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河隴省水土保持研究所等,這些研究單位多年來一直從事西部生态環境方面的研究與實踐,培養了一大批科研人員和技術力量,将為黃河中上遊生态修複濱河試驗區項目提供可靠的技術力量保障。

(六)成功的生态修複技術

多年來,通過各項生态環境建設項目的實施,河隴及濱河人民在幹旱半幹旱區生态修複技術措施研究方面做了可貴的嘗試與探索,為黃河中上遊生态修複濱河試驗區項目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1.濱河幹旱荒漠地區自然植被恢複技術

2003年,濱河市根據多年的荒山綠化經驗,總結出《濱河幹旱半幹旱地區荒山造林綠化技術體系》。提出遵循自然規律,調動自然系統積極因素,把自然植被的自我修複與适度的人為幹預有機結合;依托地方原生種,增強群落的穩定性與抗逆性,促進幹旱半幹旱區植被的恢複。以相對較低的成本提高植被覆蓋度,營造穩定的植被群落,達到改善生态環境的目的。目前已建立了15000畝的示範基地,保護超旱生原生植被34萬畝。位于濱河市蘭原縣城以西的河隴儲備物資局582處的封育植被已經成為依靠自然之力恢複自然植被的典型範例,該處荒山面積約1.5萬畝,年均降水量200mm以下。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開始對整個庫區進行了封禁。經過30多年的自我修複,庫區内的植被恢複效果顯著,蓋度達到0.7~0.8。另外,濱河市蘭原國家儲備糧庫、青土川鄉荒漠丘陵區、向上縣磨屏高速公路沿線的自然植被恢複效果均較顯著,充分說明以原生植被為主的自然植被修複和恢複是可行的,如果再輔以科學的人工措施,其修複速度和效果會更好。

2.雨養生态建設技術

2005年,科技部下達西部引導項目,開展了雨養生态技術的研究,在中科院濱河旱區寒區環境工程研究所與濱河市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工程指揮部的共同努力下,已全面完成了研究任務,取得了灌木-草本雨養生态工程體系、雨養-保育-恢複-重建生态技術集成及水分-生物綜合管理模式等研究成果,并獲得專利技術一項。目前,雨養灌木林已發展至90多萬畝,生态效益顯著。

3.治沙技術

河隴省的防沙治沙工作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河隴省治沙研究所經過50多年的研究探索,取得了“治沙造林技術措施研究”、“河隴沙漠綜合治理與持續農業”等 160多項治沙成果;解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問題和生産實踐中面臨的實際技術問題,建立了防沙治沙的科技體系,總結、推廣了一大批先進适用技術。同時結合示範推廣樣闆建設極大地推動了沙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另外,中科院沙坡頭生态植被研究成功技術和模式也取得了顯著的效益。

4.黃土高原流域治理技術

黃土高原流域治理技術主要有修淤地壩、小水庫,修條田、封溝埂及水保耕作措施等。這些成熟的技術措施均可有力的支撐重點區域小流域治理及生态修複工程。河隴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根據濱河及周邊環境特點,在隴定、西巉結合小流域治理開展植被恢複研究,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技術措施相結合的辦法,大範圍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探索出“山頂戴帽子,山腰系帶子,山腳穿靴子”(即山頂種草、山腰植樹、山腳種經濟作物)的辦法,塬、峁、溝、坡、川全面設防,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總結出了一整套技術模式與方法,取得了顯著成績。

五、項目區基本條件

(一)地理位置

濱河市位于河隴中部。地處北緯35°35′~37°07′,東經102°36′~104°34′之間。北與河西市、烏鐵市毗鄰,南臨河州回族自治州,東接隴定地區,西靠青湖省,黃河自西向東橫貫其中,響淌河、晴川河自西北流入在區内彙入黃河,總面積1965.46萬畝。

(二)土地資源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